】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揭秘瑞典军工为何成功
http://www.CRNTT.com   2019-08-30 16:44:05


 
  很多时候,以全新的思维理念大胆探索,往往能另辟蹊径解决问题。军事工业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领域,要想造出“高人一筹”的武器装备,企业就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回顾瑞典军工的发展之路,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对创新的鼓励、失败的包容,才最大程度释放了创新活力,成就了北欧小国的强大军工。

  走出“舒适圈”,主动求变才能拓宽能力边界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曾说过:“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中立200多年的瑞典始终铭记:永远不能躺在“舒适圈”里墨守成规,只有主动求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冷战结束后,瑞典不断下调国防经费,国内军贸市场随之收紧,面对武器装备订单急剧减少的现状,即便是军工巨头萨博集团,也不得不进行裁员,新型装备研发日趋缓慢。

  屋漏偏逢连夜雨。造船工业又因预算减少、订单缺乏而屡受打击,瑞典最大的考库姆造船公司开始连年亏损,靠着政府的长期扶持才得以生存下来。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挫折过后一蹶不振。面对困境,瑞典政府通过外交手段不断寻求国际间的军事合作,拓宽国际军贸市场,推动国内优秀企业走出去,国外先进技术引进来。

  变革要有巨大的勇气,更需“十年磨一剑”的毅力。瑞典将近30年的蛰伏,终于换来了军工产业的再次腾飞。有统计显示,瑞典2018年武器出口额高达114亿瑞典克朗。历史上,瑞典曾经跻身为世界第五大军火出口国。哈格隆德公司生产的装甲车99%用于出口,火炮系统、电子战系统、装甲车、隐形舰艇、空中雷达、红外系统、导弹系统以及战斗机等军工产品也成为世界军贸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用这句话来形容瑞典军工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关系再恰当不过。瑞典军工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国际研发计划,先后与法国合作研发“神经元”无人攻击机,与巴西合作研发“爱立眼”预警机,与欧洲多国合作研制“流星”导弹,与美国合作“神剑”智能炮弹,与德国合作“金牛座”导弹……一批批印有瑞典“logo”的军工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