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评关注:港媒冀医疗人才交流衷诚、深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4-19 00:40:02


内地医护来港(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4月19日电(记者 卢哲)参与“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的广东省医护人员17日中午抵港,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范鸿龄及行政总裁高拔升前往高铁西九龙站迎接。港媒对于首批内地医护抵港相当关注,多家报章18日发表社评指出,香港医护人手严重不足,交流计划有助纾缓人手荒,社会期望本地医护勿戴有色眼镜,而是以互相学习的心态与内地医护衷诚交流合作。社评强调,粤港医疗制度虽不同但必定有互补合作空间,人才交流有助加深相互认识,为深化大湾区医疗合作、提升大湾区整体医疗水平铺路。

  香港《明报》发表社评《医疗人才交流 惠香港利湾区》表示,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首批广东省医护人员相继抵港。今次参与计划来港的内地医护合计83人,均属广东省各医院的骨干精英,兼善中英文,部分更曾支援去年初香港抗疫,水平能力毋庸置疑。社评表示,本港医护人手严重不足,交流计划未来若能进一步扩大规模,对于纾缓人手荒,有一定帮助,但促进粤港医疗合作,才是计划真正目的所在。大湾区民生融合,医疗资源亦要加强整合与流通,粤港医疗制度虽不同,但必定有互补合作空间,人才交流有助加深相互认识,为深化大湾区医疗合作铺路。

  社评表示,本港医护长期不足,近两三年还有移民潮,公营医疗系统人手紧缺,直接影响服务市民。培训本地医护需时多年,短期补充人手,必须多管齐下。除了加强延聘更多合资格非本地培训医生,医管局去年9月也推出了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社评认为,内地医生注册制度和专科制度与香港不同,但不能因为两地职称、系统有别,便先入为主认为内地医生资历不如本地专科;内地医疗水平愈来愈高,认定内地医生能力“较弱”,更属非常过时的偏见。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初试啼声,首批来港医生全属精英,有的长于传染病科,有的精于心血管科,经验丰富;至于来港护士,同样经粤方精挑细选,最长有超过20年经验,平均亦有8年经验,兼善中英文,医管局已安排连串交流活动,协助他们熟悉公院运作,相信很快便能上手。

  社评表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对于纾缓医管局人手压力,必有帮助,惟有别于招揽非本地培训医生“抢人才”,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属短期性质,医生交流时间为1年,护士则为10个半月。整个计划真正意义,在于加深粤港两地医疗系统的沟通与瞭解,为日后进一步合作铺路。

  社评表示,两地医疗对接,资格互认一定是最复杂兼最敏感的课题,惟欲速不达不等于无法一步一步慢慢前进。大湾区建设全面提速,民生融合加快,医疗当然是其中一环,中央政策文件近年多次提出,要促进大湾区内的跨境医疗合作,实现与国际接轨。大湾区医疗资源加强整合,将是大势所趋,粤港医疗系统及人员多些交流合作,有助减轻本港医疗系统压力,也有利于提升大湾区整体医疗水平。

  香港《星岛日报》在社评《内地医护来港不求立竿见影 衷诚合作至关键》中表示,公院医护流失严重,医管局积极从海内外招募人手,首批参加“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的内地医护昨天抵港。这批内地医护是懂中英双语、临床经验丰富的专才,社会期望本地医护勿戴有色眼镜,而是以互相学习的心态与内地医护衷诚交流合作,提升工作效率,以减轻工作量。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