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新加坡组屋:让居者有其屋
http://www.CRNTT.com   2014-05-29 00:57:03


新加坡最高的组屋。一般的组屋层数多为12-20层,而图中组屋则达到了50层(中评社 孙仪威摄)
  中评社新加坡5月29日电(记者 孙仪威 杨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千年之前,杜甫的诗句就形象地描绘出了新加坡今天独特的住房制度——组屋。

  组屋,全称组合房屋,是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承担建筑的公共房屋,为大部分新加坡人的住所。新加坡的组屋制度始于1960年,当时新加坡刚刚从英殖民统治下脱离,整个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政府财力有限,民众住房条件比较差。李光耀当时提出的口号是,要实现新加坡人“居者有其屋”。

  2013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政府将提高购屋津贴,确保月入1000元的家庭,负担得起两房式组屋;月入2000元家庭,买得起三房式组屋;月入4000元家庭,供得起四房式组屋。新政策将让新加坡人只用公积金就能支付房屋贷款,之后的收入可以存起来养老。

  对于“买房难,难于上青天”的国人来说,新加坡“4年薪水买套房”着实令人艶羡不已。其实,新加坡在世界住房界有口皆碑,住房甚至已经成为新加坡人分享国家进步果实、提升低收入者的重要途径,“4年薪水买套房”对国民而言早已不是什么难事,在一些地方就连毕业三年的大学生买房都是司空见惯。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政府规定只有月收入在1500新元以下者才可申请;80年代,提高到2500新元,随后又放宽到3500新元。这基本上保证了80%以上中等收入的家庭能够得到廉价的组屋。这一政策实施以来,新加坡政策在境内各地纷纷兴建组屋,民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本国人口组屋入住率,到90年代达到顶峰。而截止到2010年,85%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政府建造的“政府组屋”,其中,93%的居民拥有其房屋的产权,7%的低收入家庭是向政府廉价租赁;另外15%的高收入家庭住的是市场上购买的高档商品房。

  组屋制度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得益于新加坡政府在土地与房屋建设上的强势与魄力。新加坡虽是市场经济国家,但住房的建设与分配并不完全通过市场来实现,而是由政府来主导。政府组屋由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下属的建屋发展局投资兴建,再以低廉的价格出租或出共给本国的中低收人阶层。组屋的平均价格为普通老百姓一年的家庭总收入。为保障普通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组屋,政府根据中低收人阶层的承受能力而不是靠成本来确定售价,使其远远低于市场价格。

  今年63岁的出租车司机潘师傅告诉记者,组屋是新加坡人购房的首选。据他介绍,一套80、90平米的组屋售价仅在30万新元左右(约港币185万,人民币150万),低廉的价格让买房变得十分实际。另外,很多新修的组屋在外墙装饰、小区配置上同商业住宅已经十分接近了。“组屋最合算了,比公寓要便宜好多!”潘师傅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