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围龙屋,书写“世界客都”新注脚
http://www.CRNTT.com   2010-07-25 00:22:31


围龙屋正面
  中评社广州7月25日电/7月一个炎夏的黄昏,梅州丙村镇群丰村仁厚温公祠前的半月形池塘里蛙鸣声声。温伯婆搬了张椅子坐在横屋的天街上,边择菜边和在旁玩耍的孙辈们念叨:“蟾蜍罗,背驼驼,唔读书,无老婆。”金色夕阳下,500年如常的穿堂风把她孩提时代就倒背如流的童谣声传到很远很远……

  随着游客和专家的纷至沓来,温伯婆隐隐感觉到围龙屋正在发生变化。不错,她生长于斯的温公祠,已经加入梅州市客家围龙屋群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候选名录之一;她讲了七十多年的“阿姆话”,也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波传到了台湾地区;而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于今年5月正式落户梅州。

  《中国珠江文化史》指出,广东客家地区包括东江客家和韩江客家两个系统,后者是客家的腹心地。其中“客都文化”论述的正是客家文化核心区——梅州。作为举世闻名的“客都”,梅州为何选择围龙屋而非土楼作为客都民居代表申遗?为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梅州客家话播送至台湾?为何文保实验区设立在梅州而非别的客属地区?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前往这个位于粤东北山区的客家文化核心区,发现“世界客都”梅州正以开放包容的新姿出现在世人眼前。围龙屋的故事,翻开了崭新一页。

  围龙屋的墙

  随“申遗”脚步走向世界

  “温公祠有390间房,最多的时候住了90多户,400多人,现在第31世都已经出生了。”在拥有500多年历史的温公祠,温家第24世的温进禄老人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我们祖公礼请高人点化了这个风水屋场,丁财两旺!”他说,围龙屋禾坪前的水塘管财,所谓“水带财”;祖公厅后面的“化胎”主管丁,化育万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