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井冈山系列之五:八角楼的灯光
http://www.CRNTT.com   2018-07-06 00:45:41


八角楼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同志题写的“茅坪毛主席旧居”红底金字匾额。(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井冈山7月6日电(记者 海涵)出生在80年代的人,对《八角楼的灯光》这篇小学课文应该不会陌生。课文中这样写道,“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站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八角楼位于江西宁冈县城东南16公里处的茅坪村谢氏慎公祠后面,它是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因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而得名。

  毛主席曾经居住和工作过的八角楼在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之后得以幸存。现在的八角楼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同志题写的“茅坪毛主席旧居”红底金字匾额,走进旧居,顺着又陡又窄的楼梯登上小阁楼,就可以看到屋顶上八角形的天窗,还能看到毛泽东当年住过的木架床、办公的桌椅、用过的躺椅等物品。整个房间小而局促,但就是在这里,毛主席曾在无数个深夜伏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据了解,八角楼原是茅坪名医谢观南的私宅。1927年10月,毛泽东审时度势,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引兵井冈山,在绿林武装袁文才、王佐的帮助下,在战斗中负伤的毛泽东被安排住进了谢大夫家中。群众的支持给予了中国革命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一斑。

  八角楼前的谢氏慎公祠是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见证者。现在的参观者还能在祠内看到几条简易的长条木凳,据说这是由当地老百姓拆下的自家门板临时制作的。正前方摆放着木龛和长条原木供桌,木龛上方墙壁上悬挂着党旗和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会标。1928年5月20日至23日,毛泽东在这里召开会议,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稳定了军心、民心。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