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完善医保政策 促进生育友好
http://www.CRNTT.com   2024-05-17 11:03:20


  中评社北京5月17日电/据新华社报导,近年来,我国每年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的婴儿超过30万人。为了让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惠及更多不孕不育患者,去年以来,北京、广西、内蒙古、甘肃等地先后将这一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幸福。

  政策发力,减轻家庭医疗负担

  “2月22号,我从生殖科‘毕业’啦!”翻看“怀孕笔记”,30岁的卢女士告诉记者,经历半年多的治疗,这一天她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准妈妈。

  卢女士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因为不孕,去年6月起陆续跑了20多次医院。去年9月,她花费3.2万元第一次尝试接受辅助生殖治疗,但以失败告终。“当时压力很大,如果需要‘种’三四次,经济上确实难以承受。”

  “辅助生殖移植周期治疗费用为3万至4万元,半数以上女性需要再次甚至多次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经济负担较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一华说。

  2023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医保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联合发文,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不设基金起付标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分别为70%、50%,计入参保人员年度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这一政策出台,有效减轻了不孕不育患者的负担。

  北京是全国最早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基本医保的地区。“三孩政策出台后,我们就启动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的可行性调研。”北京市医保局医药服务处负责人韩波告诉记者,2022年,北京市医保局将体外受精胚胎培养等辅助生殖技术项目进行了统一定价。“价格政策公布当天,我们在可以实施辅助生殖项目的15家医院都派驻了工作人员,向患者解释有关价格政策,但是否能纳入医保还需要进一步测算论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