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喜讯!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http://www.CRNTT.com   2022-10-06 12:10:57


  中评社北京10月6日电/据人民网报导,记者从水利部获悉,北京时间10月6日上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3届执行理事会上,2022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中国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项。

  中国灌溉工程的建设发展伴随和支撑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使灌溉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历史上建设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许多至今仍在发挥功能。

  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南河、西河、金马河汇流处,始创于西汉的古堰横卧岷江之上,它就是距今已有2163年历史的通济堰。

  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公元前141年的通济堰,曾有六水门、远济堰等称谓。通济堰渠首工程以六水门为其显着特征,即在渠首建有6个可上下开关的水门,按需放水灌溉农田。通济堰的“有坝引水”工程在当时的西蜀罕见。

  千百年来,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通济堰历经多次修复改造,通过自成一体运行,总结出了“冬闭春开,平梁分水”的治水原则,创造了“以篓易石”“砌石硬堰”“铁壁筒”等工程技术,形成了“堰工局”“堰长制”等独具特色的水利管理体制,体现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治水智慧,是人水和谐的典范工程。

  “通济堰采取了引水方向和自然河流方向呈大自然黄金角(137.5度),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运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坝,是重要的水利工程技术进步典范。”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通济堰灌区作为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向成都、眉山2市4县(区)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任务,灌溉面积达52万亩。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是江苏省里下河腹地独有的、国内外唯一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是古往今来低洼地治水智慧的结晶。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