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打通双循环堵点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0-10-10 08:03:10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从供需两侧同步发力,用改革的办法打通双循环的痛点堵点。
  中评社北京10月10日电/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央立足国际国内大势变化,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一战略部署对中国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具有重大意义。总的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叠加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我们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仍存在不少梗阻。如何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多管齐下发力,打通这些痛点堵点,是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

  构建新发展格局面临“三大堵点”

  经济日报发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贺艶文章表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中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中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中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最大程度激活内生动力和活力。但眼下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还面临着三个突出的堵点,这成为影响双循环畅通运行的重要制约。

  一是国民经济循环仍存在一些梗阻。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是经济活动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目前中国在四个环节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梗阻,影响了国民经济的顺畅运行。在生产环节,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与需求结构仍不匹配,低端供给过剩和中高端产能不足并存,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在流通环节,目前中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远高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外物流受阻,物流费用上升,加重了企业原本就高企的成本。在分配和消费环节,中国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许多亟待调整的地方,居民消费率远低于同等收入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今年1月至8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同比下降8.6%,消费端恢复速度远不及生产端,成为制约经济循环的重要因素。

  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循环面临堵滞风险。产业链供应链跨国分工合作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和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围堵和打压,要求本国在华企业迁回本国和迁出中国。同时,受此次疫情影响,来自欧美的生产和需求都在减少,这些都给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一定影响。

  三是生产要素高效流动尚不够顺畅。目前中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使得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流动不畅,不利于经济高效循环运行。一方面,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善,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影响了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另一方面,技术、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规则建设滞后或缺乏,要素产权不清晰、市场化交易机制不健全,数字孤岛现象较为突出,难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