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治污难度加大 攻坚力度不减 
http://www.CRNTT.com   2020-05-30 10:40:33


 
  从区位上看,一方面,该地区各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相近,重污染天气过程高度一致,具有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另一方面,该地区紧邻“2+26”城市和长三角地区,与两大重点区域间存在明显的传输影响。

  从污染程度看,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已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呈现显着的复合型污染特征。秋冬季PM2.5污染严重,夏季臭氧污染突出。

  从基础排放上看,该地区结构性问题突出,基础排放量大。产业结构方面,该地区集中了近8000万吨钢铁、4000万吨焦化、1.4亿吨水泥、1.1亿吨石化产能。能源结构方面,该区域煤炭总消费量达3.2亿吨,单位面积煤炭消耗强度同“2+26”城市相当,半数城市耗煤量超过1000万吨。运输结构方面,该区域物流业发达,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货运量不到7%,柴油货车240多万辆,与“2+26”城市数量相当(300万辆)。用地结构方面,道路扬尘、矿山开采扬尘管理不到位,平均降尘量远超长三角地区。这些结构性问题导致该地区大气污染物基础排放量大,治理难度高。

  从管理上看,该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成为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的洼地。部分城市尚未系统组织开展排放源清单编制和污染来源解析工作,部分城市对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到位等。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今年将推动苏皖鲁豫交界地区22个城市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一方面要齐抓共管,统一行动,形成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强弱项、补短板,提升治理水平,加大治理力度,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空气质量的加速改善。”刘炳江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