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快与慢:从黔东南郎德上寨看旅游减贫
http://www.CRNTT.com   2020-10-05 10:00:43


郎德上寨的一位媳妇在拦门酒仪式结束后领到的工分牌。(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为了尽快实现郎德上寨旅游的快速增长和增加游客量,郎德文化旅游公司敦促郎德向西江的旅游发展学习,并组织了郎德上寨和郎德下寨的村干部以及旅游骨干人员到西江参观。公司用一辆大巴清早接他们到西江参观一天,在傍晚时安排了西江的村干部和他们在西江村委办公室会谈。会谈由公司的副总主持,共进行了约两个小时,然后在附近一家游客餐厅一起晚餐。在公司的副总的邀请下,我旁听了会谈。

  会谈中,西江村支书介绍了西江的十年(2008-2018)旅游发展经验。公司副总诚恳地要求郎德村干部多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来支持公司“二次开发”的举措(比如征地)。当谈到他对于“二次开发”的希冀,他说道,“当郎德发展到家家都不想挣工分,我们就成功了。在西江,你如果要他(村民)去挣工分,他要骂你娘。他卖个粑粑一天都能赚一千块,他还来挣你的一百块的工分表演钱?在郎德,现在是你不叫他拿工分,他不高兴。等游客多了,郎德的(村民)也不会想要工分了。”

  “旅游扶贫”不等同“旅游开发”:郎德上寨村民的“懒”

  根据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编纂的“贵州省旅游发展白皮书及研究报告(2017)”,至2014年,贵州共有517个村寨被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乡村旅游扶贫正成为贵州省大力支持的精准扶贫模式之一。然而,将旅游扶贫开发等同与旅游开发,没有真正聚焦到扶贫上,导致旅游发展的成果不能更多更好地惠及贫困人口。因而报告把提升公众参与程度列为提升“效益+公益”水平的四项举措之一。

  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的一位官员在我对他的访谈中谈到,“郎德上寨的旅游发展模式是细水长流,比西江模式要更好一些。”我追问道,“从减贫的角度看,是不是西江模式更好,因为西江有更多的游客和游客收入?”他回答说,“减贫主要是减少贫困人口,脱贫的门槛设得并不高。郎德上寨的模式足够让村民脱贫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