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我为主",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0-08-03 09:55:44


(图源网络)
  中评社北京8月3日电/据经济日报评论,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中国经济最大的潜力就是每个人都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对我国来说,扩大内需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国内循环越顺畅,越有利于构建开放新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应当怎么看、应当如何办呢?

  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给出了答案: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长期协调机制,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持久战,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对这三个字不会陌生,经过实践检验的战略思维散发着真理的光芒。如今,疫情冲击下的世界正在经历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和回头浪,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经济无法独善其身。舆论场上众说纷纭,盲目自大和妄自菲薄都不足取,唯有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办好自己的事情,这其中就包括近一段时间坊间热议的“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这样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科学认识形势、把握发展大势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打好持久战的重要保证。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说白了就是“以我为主”。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这是我们的现实国情,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