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陈恒镔答中评:新选制促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http://www.CRNTT.com   2021-04-02 00:13:23


立法会议员陈恒镔落区向市民解释新的选举制度(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4月2日电(记者 沈而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3月30日全票通过新修订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及附件二,以完善香港特区的选举制度。立法会议员陈恒镔对中评社指出,民主没有“标准答案”,不应以单一标准或维度作出评论。新的选举制度不仅保障了选民的民主权利,更排除了极少数激进政治势力,避免立法会民粹化、碎片化,让香港在全面均衡发展之余,能够以更大的步伐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陈恒镔提到,“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核心要义,完善选举制度可为“爱国者治港”的落实提供制度性保障,令香港更加繁荣稳定,可以聚焦民生、发展经济。

  新的制度设计将资格审查主体由选举主任提升到资格审查委员会,并引入国安委就参选人不符合“拥护”“效忠”要求出具审查意见书制度。陈恒镔认为,以往由选举主任一个人来决定候选人的资格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难免令外界疑虑,担心每个选举主任有不同的考量。现时正式设立资格审查委员会专职处理,并由获得中央信任的人士担任委员,用统一的标准去评定候选人资格,不仅可以做到更客观、公正、持平,更是“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具体化和制度化。
 
  陈恒镔表示,《基本法》附件一修订后,选举委员会由1200人增至1500人,由四大界别增至五大界别,新增全国性团体港区代表、中小企业界、基层社团、同乡社团、由中国企业协会成员选出的商界(三)等代表,扩大了目前的政治光谱。这些团体代表的增加,顺应了香港社会的发展:据工贸署统计,全港有超过34万家中小企业,占全港企业总数98%以上,合共聘用了约45%的私营机构雇员;不少基层社团已经植根香港数十年,拥有众多会员,一直致力服务社会,对民情相当了解;同乡会及内地港人团体代表则有强大的内地网络,对本港未来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如何共建大湾区,有着相当关键的作用;中资在本地商界越来越重要,贡献港股逾7成市值,对香港的经济商贸发展举足轻重。他指出,在新的选举制度下,他们得以在选委会中发声,亦有机会进入立法会,相信未来香港的政策更加能够兼容各界别及阶层人士的需要,在全面、均衡发展之余,搭上国家这一趟高速发展的列车。

  在新的选举制度下,每届立法会议员将由70人增至90人,选举委员会选举占40席、功能团体占30席及地区直选占20席。陈恒镔强调,近年“港独”、暴力、“搅炒”不时在香港出现,今次中央以“432”落墨,选委会选举较大比例立法会议员,有助改善行政立法关系,贯彻行政主导原则,让特区政府的施政更加顺畅。30位功能团体的议员,可以兼顾各行各业在议会的声音得到发挥,让香港的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而20地区直选议席,则可以将市民声音理性地在议会表达,同时确保不会在社会造成政治狂热的氛围。

  谈及反对派的政治空间,陈恒镔说,中央多次强调,确保“爱国者治港”绝不是搞“清一色”和“一言堂”。新制度只是把不爱国的人特别是“反中乱港”分子排除在特区管治架构之外,绝不是排斥所有的反对派,也绝没有把“民主派”和“不爱国”画上等号。希望有志加入议会的泛民人士回头是岸,尽快与反中乱港分子“割席”,划清界限,相信将来仍然可以依法参选、依法当选、服务市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