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续写“乒乓外交”友好交流新篇章
http://www.CRNTT.com   2024-01-30 12:27:10


  中评社北京1月30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半个多世纪前,中美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用友谊和真诚播撒了友好的种子,成就了“小球转动大球”的佳话。2024年1月4日至8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一行18人访问北京,参加中美青年乒乓球友谊赛等纪念中美“乒乓外交”和纪念中美建交45周年相关活动,续写“乒乓外交”友好交流新篇章。

  “乒乓球成了我们最好的交流语言”

  1月6日上午,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内,加油声此起彼伏。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学生联合组队,进行多轮次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小小的乒乓球来回穿梭,两国青年通力配合,赢得阵阵掌声。

  潇洒的发球,灵活的走位,稳健的挥拍击球,弗吉尼亚大学学生谢家骏和清华大学学生李嘉懿频频配合得分、击掌庆祝。“虽然是第一次搭档,但我们配合很默契。我中文不太好,乒乓球成了我们最好的交流语言。”谢家骏说,和中国朋友一起赢得比赛感到十分开心,希望能第一时间把比赛视频发给远在美国的妈妈看。

  弗吉尼亚大学学生米莎与清华大学学生曾加宝组成搭档。在练习环节中,对手朝着米莎的方向打来一记高难度弧圈球,米莎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只听曾加宝喊了一句“我来”,便眼疾手快地冲了过去,挡在米莎前面,接住了这个球。这有趣又温馨的一幕,引来了现场观众的掌声,也瞬间拉近了两个年轻人的距离。“我的搭档一直鼓励我,耐心地指导我握拍、击球。我们一起讨论乒乓球和学业,现在已经成了朋友。”米莎说。

  在中美建交45周年之际,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访问北京,并联合北京市体育局共同举办以“重走乒乓路·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中美青年乒乓球交流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的这场乒乓球友谊赛,便是此次交流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尽管是临时组队,但乒乓球迅速化解了两国大学生初次见面的拘谨,让他们很快熟络起来,整场比赛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结束。赛后,两国大学生又聚在一起自拍留念,互留联系方式。

  在北京之行中,弗吉尼亚大学代表团还参加了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举行的中美“乒乓外交”图片展开幕式、中美跨文化交流与挑战研讨会,并出席了纪念中美建交45周年招待会,参观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和八达岭长城等。

  弗吉尼亚大学学生冉婷随团第一次来到北京,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热闹和谐的烟火气息让她赞叹不已。“两国青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是未来美中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回美国后,我会将在中国看到的一切分享给我的朋友和家人。”她说。

  “我的父亲曾是美国驻华使节,我在北京出生,然后随父亲去了上海。”米莎和北京有着特殊的缘分,虽然儿时记忆已十分模糊,但她始终引以为傲,“回到出生地北京,我比其他同学感触更深,像是回家了。”

  “‘乒乓外交’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邀访问中国。一年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回访美国。互访期间,两国运动员受到彼此国家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与热情接待。中美“以小球转动大球”,融化了相互隔绝的坚冰。

  戴尔·斯威里斯和康妮·斯威里斯夫妇曾是美国乒乓球国家队运动员,更是“乒乓外交”的亲历者。回想起1971年首次访华,康妮仍然记忆犹新。“出发前,我的心里一直有些紧张,因为对中国并不瞭解。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我们,并引用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让我们放松下来。”

  戴尔参加了1972年接待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回访的全程。“我们与中国运动员一起打比赛,一起乘飞机旅行,一起面对观众,对我们来说,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戴尔表示,今天人们依然怀念“乒乓外交”精神,因为它呈现了美中关系中非常独特的一面,“‘乒乓外交’的精神是寻求友谊。期待两国年轻人继续交流互动,续写两国人民友谊新篇章,促进两国关系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乒乓外交’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打开了美中重新交往的大门,我真诚希望今天的年轻一代继续发扬‘乒乓外交’精神,即使我们之间有分歧,但依然可以成为朋友。”康妮表示,“乒乓外交”这样的人文和体育交流项目,可以推动两国社会保持善意沟通,对两国总体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