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岸“平等协商、共议统一”相关问题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19-10-09 12:57:07


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
  中评社╱题:两岸“平等协商,共议统一”相关问题探析 作者:严峻(北京),全国台湾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2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1.2重要讲话”),全文紧扣“和平统一”这个关键词,并特别指出“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平等协商、共议统一”这八个字最早出现于汪道涵先生1998年10月在上海以大陆海协会会长身份,与时任台湾海基会会长的辜振甫先生会谈时提出的“86字箴言”中。①“86字箴言”后经《人民日报》于1999年1月11日刊登,使其更具大陆对台政策宣示的性质。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2重要讲话”中表述这八个字,是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身份提出的,从而使“平等协商、共议统一”的政策权威性进一步提升。在两岸“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上,可能会遇到有关两岸交往及协商的基础、具体内容、主要障碍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加扎实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同时反对与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一、两岸交往与协商的基础

  两岸进行对话协商应该要有个基础或者前提,大陆方面对此一向重视。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解决两岸因开放民众往来而衍生的认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两岸公权力部门认为进行双方有关对话协商已是势所必然(在“法统”问题难以取得双方都满意的解决之前先用“白手套”方式接触沟通),当时大陆方面就郑重提出两岸对话协商必须要有个前提,即“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目的是确保两岸这种协商是“一国之内的协商”,避免外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此后,“一个中国原则”,或者通俗平白一点讲,“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大陆方面一直坚持的两岸协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2重要讲话”指出,“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合作取代争斗、以双赢取代零和,两岸关系才能行稳致远。我们愿意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台湾有关方面同大陆“交往”的政治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交往的两岸各界可以进行广泛对话与沟通,并为今后的两岸政治谈判打下基础。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也提出,“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这里大陆方面提出台湾有关方面同大陆“交往”、“对话”、“协商”有两个条件或者前提:一是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即不仅要承认1992年两岸两会进行过会谈,还要承认当时达成了共识;二是要“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即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事实上,这种“双条件说”更早一些时候出现在2015年11月的“习马会”上。在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后的记者会上,时任国台办主任的张志军表示在刚才的会谈中,“习近平强调,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和团体,不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②——而大陆方面此前已经多次表述过,“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就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综上可见,至少从2015年11月“习马会”开始至今,大陆方面反复强调,台湾有关方面同大陆进行“交往”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有了这个政治基础,可以来“交往”者包括“任何”台湾政党、团体、个人——大陆方面在这里突出了“任何”两个字。

  有观察者指出,按中共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台湾有关方面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不仅可以同大陆“交往”,而且可以进行“对话”、“协商”。当然,“交往”时不可能不“对话”,不过这里的“对话”、“协商”的内容应该是所有的“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中共十九大报告文字),内容很广泛。而“1.2重要讲话”又提出,“我们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这里的“民主协商”虽然还不是两岸正式的政治协商与谈判,但有其特定意涵,即“关于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的民主协商”。开展“民主协商”的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反对‘台独’”自不待言,有观察者认为这里需要关注的是“坚持‘九二共识’”中的“九二共识”——因为同在“1.2重要讲话”中有这么一段话“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九二共识’”,所以这里作为两岸“民主协商”政治基础的“九二共识”,至少从大陆方面的角度理解不仅要有“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内容,还要有“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内容,③即,在这两项内容都具备的基础上,两岸各界进行有关“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的“民主协商”。

  二、两岸协商的内容

  从“1.2重要讲话”中“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这句话可以得知,这里的“平等协商”是关于针对“如何实现两岸和平统一”这一议题而展开的平等的协商。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平等协商”既包含高级阶段的两岸政治谈判,也包括初级阶段的两岸“民主协商”。“民主协商”中的“民主”二字,不仅表明协商主体的“多元性”(来自“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荐的代表性人士”),还表示这种协商的“平等性”。事实上,有关两岸协商的这种平等性,邓小平等大陆领导人早就说过,两岸可以“平等会谈……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④可以说,“民主协商”是一种“平等协商”。

  这种“民主协商”的内容,“1.2重要讲话”指出是“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另外,两岸民主协商还可以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那么,两岸协商内容非常宽广,其中哪些又是重点?由于上述有关“平等协商”、“民主协商”的论述都放在“1.2重要讲话”中五点重大政策主张(外界有人称之为“习五点”)的第二点,即“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中,因此外界普遍认为有关协商应该围绕“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展开。

  有观察者认为,“习五点”第二点的标题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这里只说探索的是“两制”的台湾方案,而不说探索“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反映了大陆某种“坚定”,也有论者认为反映的是某种“善意”——“坚定论”者认为,提“两制”不提“一国两制”,是因为“一国”,即“两岸同属一国”不容“探索”;“善意论”者认为,大陆方面这样表述是故意不提是哪一“国”,避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刺激台湾岛内仍较为普遍的“中华民国”情怀者。另有观察者认为,“1.2重要讲话”在小标题上用“探索‘两制’台湾方案”这八个字,主要原因或许是为了服从于整编讲话小标题的统一格式,因为“习五点”每一点的小标题都是由两个“八字短句”组成。从中文角度看,既要表达出“探索‘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这个意思,又不用“探索‘两制’台湾方案”这八个字,或者想再更换为其他文字来表达同样意思似乎都很难。至于有人认为这里的小标题里用“两制”而不是“一国两制”,是为了表达出或者暗含了什么特别的意涵,应属见仁见智罢。

  实际上,“1.2重要讲话”已经指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就是要探索“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与内容——“‘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但这里的“具体实现形式”包含哪些内容,是需要两岸各界进行充分协商探讨的;对于“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内容,“1.2重要讲话”提出“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就台湾民众整体权利与利益而言“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将得到充分尊重”,就个体权利与利益而言“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但在落实具体内容上,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充分尊重”与“充分保障”,也是需要两岸有关各界平等协商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