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角色与特殊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19-09-11 00:13:15


经历了四百多年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共存,澳门孕育出得天独厚的多元文化。
  中评社╱题: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角色与特殊作用 作者:柳智毅(澳门),澳门立法会议员、澳门大学策略及规划办公室主任、澳门经济学会理事长、博士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新举措。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公布标志着大湾区建设正式扬帆启航,进入全面开展和落实阶段。澳门与内地是命运共同体,澳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是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于港澳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不但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三地之间商贸、金融、科创等往来与合作,还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体现了中央对港澳在大湾区建设所发挥的对外开放功能,寄予厚望。

  一、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角色和定位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与祖国共同奋进。在中央政府和内地各兄弟省市的继续关怀和支持下,“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不断丰富和深化,澳门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11.9%①的快速经济成长。根据IMF和世界银行2018发布的资料,2017年澳门人均财富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澳门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也不断提升,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的角色主要包括四大中心城市(即: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之一,以及三个极点带动的一极:极点带动。发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引领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国际合作。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担当的角色相当明确。

  在发展定位方面,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港澳发展单独成章,提出支持澳门建设一个中心(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一个平台(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2016年,“十三五”规划继续明确支持澳门建设一个中心、一个平台。2017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及广东省四方签署的《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针对澳门的部分,在以往“一个中心,一个平台”的基础上,增添了“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一基地”),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2019年2月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大湾区定位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以及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同时明确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笔者认为这与过往国家对澳门的发展定位一脉相承,充分考虑了澳门特殊的历史地位,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独特的制度优势,使澳门可以在国家新时代的总体发展大格局中发挥独特优势、应有的作用和贡献。

  二、澳门在大湾区的特殊作用与发展机遇

  从战略理念上看,澳门的角色和定位充分反映了习近平主席去年会见港澳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所指出“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澳门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仍然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香港、澳门的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时代机遇下,“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最大特点,是独一无二的特色,也是最大的优势,可发挥双向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作用。

  从实践路径上看,澳门的角色和定位正是从澳门自身优势出发,透过参与和助力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努力突破澳门发展的约束和瓶颈,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未来澳门的发展须围绕和找准“国家所需,澳门所长”、“澳门所需,湾区所长”两者的有机结合,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勇于担当澳门时代使命,服务湾区、贡献湾区的同时,积极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探索更多发展新思路、新模式,探索澳门如何在参与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汲取更多养份,促经济产业适度多元,更好、更健康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从区域发展格局上看,大湾区东岸和西岸的经济水平、产业规模、人口规模、科研水平等方面均存在发展差异。《规划纲要》的空间布局中,明确要“提升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澳门担当起西岸唯一的中心城市以及科技创新走廊节点的角色,既是国家在大湾区区域协调发展部署的现实考虑,更是对澳门未来发展提供机遇和赋予责任。澳门特区应按照《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积极担当起重要角色,主动发挥作用。

  从上述三方面来看,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角色和定位有着其不可取代的特殊性。澳门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西岸发展的核心引擎,有责任、有义务发挥担当精神,应积极配合大湾区建设部署,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若干意见和建议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最直接、最便利,并能产生巨大效果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是澳门未来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而且在此过程中将大有可为,机遇无限。去年8月,中央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担任小组成员。澳门特区政府于11月正式成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委员会”,落实参与大湾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推进相关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及路径。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于今年2月18日正式颁布,澳门特区政府随即启动编制《澳门特别行政区五年发展规划》附件–“澳门特别行政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体现了澳门特区按中央的统一部署,积极落实与国家总体规划与战略对接的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议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澳门应如何发挥独特优势,紧抓机遇,共谋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笔者提出以下若干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最大特点,独一无二的特色,也是港澳独特优势所在。澳门拥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国际化水平相对较高、经济体系更开放。澳门未来必须继续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为大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多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向,积极探索利用澳门的中葡平台、商务平台、国际联系广泛、专业服务较发达等独特优势,共同“引进来”、“走出去”,共同拓展发展空间,为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幷购提供融资服务。

  第二,融入湾区,聚焦西岸。习近平主席于2018年见港澳各界访问团时指出:“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粤港澳大湾区要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这需要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提高西岸地区发展水平。对比粤港澳大湾区东岸和西岸,发展差异较大。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约11万亿元人民币,当中东岸(香港、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为8.4万亿,占77%;而西岸(澳门、珠海、中山、江门、佛山、肇庆)为2.5万亿元人民币,占23%。GDP最高的三个城市/地区香港、深圳、广州均集中于东岸。而人均GDP方面,2018年澳门人均GDP为55.17万元(人民币),居于大湾区首位,排第二位的香港人均GDP为32.5万元(人民币)。从西岸本身看,西岸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基础扎实,而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相对薄弱。从产业布局上看,《规划纲要》明确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制造业发展更是有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各自担当不同的职责、落实不同的发展定位,当中更是需要相互协调、协同发展。澳门作为西岸唯一的中心城市和科技创新走廊,必须把重点放在西岸发展中考量,西岸重要载体在珠海,同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担当重要角色和责任。澳门目前不仅集中了西岸最主要的高等院校资源,更是拥有包括中医药、微电子、智慧城市物联网,以及月球与行星科学范畴的四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尽管澳门的科技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依托现有的科研优势和资源,结合未来特区政府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澳门可以发挥本地科研创新优势,积极面向全球吸引优质的科研资源,为西岸的科研发展、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积极落实“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定位。基于历史渊源,澳门与横跨四大洲、人口超过2.6亿的葡语国家有着紧密且广泛的联系,以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着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而澳门的独有的制度优势、特殊的历史地位、既有的丰富历史文化沉淀,又为澳门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任务打好基础,可以被打造成为“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在国家总体发展的大战略、大格局中,无论是“中心”、“平台”的定位,还是建设“基地”的任务,实际上都是把澳门放在中国与世界之间,不但凸显了澳门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化程度,也表明澳门在中国与世界交往之中的重要功能。

  经历了四百多年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共存,澳门孕育出得天独厚的多元文化,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每年吸引了三千多万的国内外游客到访,推动澳门逐步作为世界级的旅游休闲中心。与此同时,澳门旅游业云集了全球著名品牌酒店,在接待全球各地游客方面已累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透过互设推动酒店管理的实验及培训基地等方式供其他大湾区城市发展旅游业借鉴,以此提升大湾区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而作为一个开放型、稳定发展的商贸服务平台,澳门又可以透过促进大湾区与葡语国家企业以及海外华商的经贸合作,集聚海内外工商企业开拓湾区商机的同时,为湾区提供丰富多元的人才、企业文化以及产业支持。由此可见,我们应积极落实“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定位,使三者相辅相成发展,让多元文化共存的合作交流推动世界旅游休闲;让世界旅游休闲促进多元文化共存的合作交流;让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服务和丰富多元文化共存。

  第四,寻找创新合作,发展新模式。《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资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当前澳门投入创新发展有着明显优势,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澳门本地的综合性大学,本来就具备较好学术基础及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鼓励学生致力学术研究,还提倡多元和跨领域学习,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形成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而且可不断寻求与大湾区创新合作发展新模式。今年以来,澳门高校与珠海的创新合作迅速升温。3月,横琴新区管委会与澳门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横琴·澳门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澳门大学将在横琴新区建设微电子研发中心、中华医药研发中心、智慧城市科技研发中心、医学研发中心和先进材料研发中心。5月,珠海市政府与澳门科技大学正式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创新教育、前沿科技、优质医疗与医学研究、医药与健康产业、下一代互联网、空间大数据、人工智慧、航空航天、优秀文化传承、青年创新创业创造等领域拓展深度合作,并计画在珠海横琴新区建设澳科大珠海研究院(总部)、中药品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及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今后,澳门可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会,集聚澳门、湾区以及国家的各项创新资源,充分利用内地科学技术人才和先进科学技术,在澳门现有的科技条件和平台基础上,促进和加速澳门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和成效,努力在“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中担当支撑,与邻近的珠海密切配合,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注释:

  ①根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1999年至2018年以当年价格按支出法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计算所得。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9月号,总第261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