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障碍、条件与政策建议
http://www.CRNTT.com   2017-11-29 00:20:44


融合发展理论受到两岸的高度重视
  中评社╱题: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障碍、条件与政策建议 作者:陈淳斌(台湾),嘉义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发展研究所兼任教授

  前言

  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如何?一直是两岸学术界、政治界以及关心两岸局势发展者共同关切的议题,两岸的发展似乎一直摆荡在起起伏伏的循环之中,这中间大陆领导人历次的谈话或重要负责人的发言,总是会在两岸学术界掀起热烈的讨论。

  近年来大陆对台政策尤其令人注意,其中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会见台湾代表萧万长时提出,两岸长期的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随后在2014年习主席会见台湾统派团体时亦表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然。另外在2016年7月的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再次强调,推进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统一大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目前大陆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同时要在2049年完成第二个一百年的中国梦,更是引起关心两岸关系发展者的高度关切。

  直至近期在2017年7月底所举办的第二十六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前台研所所长周志怀首次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完全统一的有机联系,建议大陆应该开始研究统一时间表。①此话一出顿时成为两岸讨论的焦点。

  这些说法从一些学术界的角度往往解读为是否代表中国对解决台湾问题已开始设定时间表或已到了摊牌的时刻?事实上已有学者认为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上,习近平虽没有提出很明确的统一时间表,但他在提出两个一百年期望完成中华民族复兴与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上来看,显然与两岸的统一是息息相关的。换言之,如果没有台湾问题的解决与两岸融合发展及统一,则很难认定是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台湾问题的解决必然是有时间性的。②

  大陆对蓝绿两党执政
  不同的政策框架与做法

  从2000年以来面对台湾三次政党轮流执政,大陆当局似乎已逐渐从中摸索出一套对应不同政党执政的政策与模式,主要分为几个方面:一、确保两岸同属一中及两岸命运共同体等核心价值与思维下,坚持主权和领土完整,建构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上两岸统合。二、坚持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透过在国内制定相关法律,包括《宪法》、《反分裂法》和《国家安全法》,以完成制度面武力制台的合法性基础,同时在国际间营造反独环境,使台独缺乏国际社会支持空间与力量。三、针对国民两党执政时期,区别出不同的对应政策,例如:对国民党采取战略模糊、双赢思维;对民进党则采取战略清晰及零和思维。③

  “反独促统”可说是长期以来大陆当局对台两大政策目标。对基本原则主张坚定性及不容妥协性;然在具体策略方面则强调灵活性。因此在马英九执政时期两岸具备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所以对国民党比较具有信任感,战略主轴建构在和平发展促统上、战术运用则是创造性模糊与两岸交流合作,愿意接受两岸点到为止的政策模糊性④。在具体做法上落实扩大对台采购、扩大交流及推广旅游活动、增加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种种惠台政策、两岸制度性协商、对台投资金额逐渐增加,释放种种利多以争取民心。

  蔡英文执政时期由于民共彼此互信不足,使得战略主轴改变为反独多于促统,要求两岸政策清晰且需清楚明白⑤;战术运用就是外交及军事上的压制;政治上停止官方交流、两岸互设办事处谈判停止,地方政府交流降低层级或以蓝、绿区别对待,明显例子即是对高雄市及台中市所期望赴陆进行交流意愿表示不欢迎;对认同“九二共识”的县市,如国民党县市长赴陆争取陆客来台、推销台湾农特产品,则表示欢迎。可见对台地方政府政策,仍延续以往交流与采购,但交流则以蓝、绿作为“区别对待”⑥;经济上明显地逐渐由以往惠台释放利多转向所谓遏台及吸台政策两端。“遏台政策”是指大陆对台在经济上减少或停止对台农渔产品采购量、官方协助推展台湾农特产品采取消极作为、减少陆客及陆生赴台人数、减少两岸航班、对台投资案数量缩小、小三通对台湾输往大陆商品依正当程序进行严格检查等等做法。“吸台政策”是指从直接对台采购逐渐转向吸引台湾居民赴大陆投资、旅游、就学、就业、生活等方面,提供更多在大陆生活、就学上的便利性,即所谓“国民待遇”政策。因此可以看出政策已由以往单方面让利及采购转变为“促进两岸居民相互理解体验式交流”。也就是说,工作思路从走出去转到请进来,将争取民心的场域,从台湾拓展到大陆,让台湾居民至大陆就业并参与大陆的经济社会建设,直接获利受益⑦,简称为“经济吸台”政策。

  至于在民间交流部分,亦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对基层民众和青年的参与度及获益面逐渐转为工作上的重点,也就是说,由三中一青转为一代一线上。具体做法是大陆当局经由“国台办”及“海协会”协助与运作下,直接邀请台湾团体赴大陆交流。这表示绕过政府直接诉诸民众认同与扩大民间交流,已逐渐成为目前新常态的一种互动模式。

  蔡英文当局两岸政策的战略与做法

  2016年5月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针对两岸关系的发展表达某种程度的善意。她认为新政府会尊重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以代替所谓九二共识,同时亦会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关系条例》去维持两岸和平发展,对于《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排除两国论主张;在《公民投票法》中亦摒除统独、主权及领土变更的复决议案。⑧随后不久她另提出新情势、新问卷、新模式等所谓三新论的主张,呼吁两岸应共同回答新的问卷,而不是由台湾单方面作答。同时要求大陆当局应瞭解台湾产生新政府其背后所代表民意的意涵与趋势。这些软中带硬的说法,显然仍无法取得大陆方面的理解与体谅,因此两岸情势依旧处于一种冷对抗的格局。

  相对于蔡英文在外交上不挑衅的做法,她在内政上的政策则充满了论者称为“软对抗”的种种轨迹,这可以从下列事项中看得出来。例如﹕废除马英九后期公布但未执行的课纲微调;教科书历史课纲有关中国史部分纳为东亚史、删除开罗宣言;高中国文课纲减少文言文比例;台语、客语列为国语并且建置客语、台语台;推动台湾外馆正名台湾;以转型正义之名责成文化部、教育部清除威权象征以致出现种种去国父化、去蒋化、停祭黄帝等作为,此外面对中国大陆软制裁做法则继续诉求中国大陆打压台湾以塑造反中情结,形塑国民党倾中卖台形象;利用及补助亲绿媒体散播反中新闻及言论,挑拨两岸人民对立,制造两岸关系紧张,例如:柯p参加两岸城市论坛,被绿媒批评被统战、朝贡、政策转弯,外交上则游说美国参众议员提出友台法案,例如:建议台美军舰停泊对方港口,制定台湾安全法等。这些举措无不指向一个显明的目标即去中国化。最后针对大陆来台党政官员及国台办相关人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赴大陆负责国安的政府官员及退役将官以退休金胁迫就范、对两岸学术交流限制或刁难,如大陆智库学者来台等。

  因此不管是经济远中、情感反中亦或文化去中也好,其目的即在于建构一个以台湾为主体性的台湾意识史观及国族认同,说穿了即在于强化台湾居民的台湾人认同感,以对抗所谓的中国人的国族认同感,这种心理上的认同,被认为是有助于政党在选举中的动员,最后则取得执政地位。因此摆在眼前的是两股力量及势力的拉扯﹕去中国化VS中国化;台湾民族主义VS中国民族主义。

  当前两岸融合的障碍与困境

  面对台湾新的局势变化以及两岸关系微妙的发展,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则提出新的统一路径,其命题主要建构在两岸命运共同体、两岸一家亲、统一要两岸民众心灵契合、用真诚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等柔性诉求,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显然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成为大陆当前对台促统最核心的战略。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