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社评:两地有序通关涉及“一国两制”大局
http://www.CRNTT.com   2021-10-02 00:00:56


日前,两地官员和专家代表围绕“防疫抗疫策略以及有序恢复正常通关”议题举行了首次对接会议,并将进一步研究细节。(来源:大公文汇网)
  中评社香港10月2日电(评论员 林艳)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香港与内地的“双向通关”被按下暂停键已长达600多天之久。随着香港本地零确纪录已超40天,两地通关渐具条件,恢复通关亦已成为当前香港最大的民意诉求。日前,两地官员和专家代表围绕“防疫抗疫策略以及有序恢复正常通关”议题举行了首次对接会议,并将进一步研究细节。这无疑是两地恢复通关迈出的关键一步,也给香港社会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我们认为,恢复两地通关既涉及国家疫情防控大局,也涉及“一国两制”大局,应当积极稳妥加以推进。我们建议,在具体工作中应把握三项基本原则。

  第一,对接过程应尽量透明,让热切期盼通关的市民有感。

  对于后续两地通关对接工作,应尽可能地向社会释放具体信息。比如两地逐步恢复有序通关的具体条件、对完善香港防疫抗疫工作的主要意见等等。一方面,通关对接过程不仅是解决具体技术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管控社会预期的过程。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通关魔咒”导致愿望不断落空之后,香港社会正逐渐对通关失去耐心,甚至累积了不少焦躁与不理解的情绪。因此对接过程透明化,才能争取大多数香港市民对通关工作的理解、耐心与支持,为商谈营造有利环境。

  另一方面,具体明确的要求,亦有助于激发香港防疫抗疫的社会力量。过去一年多来,香港抗疫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政府力量之外,还有各界自发动员,形成“同心抗疫”的良好格局。以催谷疫苗接种为例,正是由于香港社会各界发挥各自优势,推出了“打针送楼”、“疫苗假期”等一系列奖励,才迅速改变了疫苗接种率一度不理想的状况。这种社会动员方式,是“一国两制”下香港与内地的差异之处,是在香港办成事、办好事的必由之路。对于需要香港防疫抗疫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只要及时向社会公众说明,我们相信在强烈的通关诉求下,香港各界也会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困难推动解决。

  第二,将大湾区作为恢复两地通关先行先试区,由大湾区指定城市逐步扩大至其他城市。

  首先,这是解决多数香港居民通关需求的需要。当前,在各省份中,广东省无疑与港人工作、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据出入境资料统计,2019年中约有53.8万名香港永久居民在广东生活,人数位居内地各省第一。同时,港人在内地就医、求学、就业、探亲等多数需求,也都可以在广东省内解决。

  其次,这是做好全国疫情防控的需要。在大湾区先行先试,有利于相应侧重配置防疫资源。即使出现本土病例,也可以借鉴澳门与内地通关模式,采取“熔断机制”快速切断风险隐患,及时控制疫情,将两地通关后的可能风险降至最低。

  再者,这是推动大湾区建设的需要。疫情暴发后,尽管中央出台了不少推动大湾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但在两地隔绝的条件下,很多政策利好“看得见,摸不着”,导致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明显放缓,在大湾区内实现正常人员往来,才能真正早日恢复湾区建设正常进程,加速激活湾区活力。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