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评:中国吸收外资增长 总体实力仍上升
http://www.CRNTT.com   2023-02-14 00:01:15


  中评社北京2月14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负责人表示,2022年中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实际使用外资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

  其中制造业吸引外资32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1%,汽车制造业吸引外资增长263.8%,计算机通信制造企业吸引外资67.3%、医药制造领域吸引外资57.9%。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449.5亿元人民币,增长28.3%。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吸引外资分别增长49.6%和21.9%。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吸引外资增长35%,研发设计服务吸引外资26.4%。

  中国吸引外资来源国中,韩国增长64.2%,德国增长52.9%,英国增长40.7%,日本增长16.1%。欧洲联盟总体增长92.2%,东盟增长8.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17.2%。(《经济日报》2023年2月8日)

  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大背景下,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充分说明中国整体实力地位显着上升。

  考察一个国家整体实力,通常要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教科文卫等方面入手,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经过总体评估之后得出结论。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对较低。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增长潜力不容小觑。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长期保持政治稳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具有话语权和决策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为世界经济增长所作出贡献有目共睹。

  政治稳定、经济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使得越来越多投资者对中国心向往之。他们把中国作为投资风险相对较小的国家,通过加大对中国投资的力度,增加利润规模。

  重大疫情之后,中国是否还能吸引世界各国的投资者,曾经产生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客观事实表明,越来越多国家在美国的胁迫下,将设立在中国的企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美国苹果公司、韩国三星公司将组装工厂搬迁到越南、印度等国家,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如果美国继续奉行“脱钩”政策,试图将中国排除在美国建立的国际经济体系之外,那么,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将会下降,失业率将会上升。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如果单纯考察美国及其战略盟友一些标志性企业,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美国苹果公司、韩国三星公司的确从中国转移工厂,加大对东南亚国家投资力度,中国台湾富士康电磁和电子产品加工企业减少在中国的工厂转而投资印度等国家,给中国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是,只要中国调整吸引外资的策略,继续强化国家整体实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那么,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还会保持增长的势头。实际上,从吸引外资增长比例来看,东部地区吸引外资增长4.7%,中部地区吸引外资增长21.9%,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增长14.1%。山西吸引外资增长229.6%,河南吸引外资增长119.8%,广西吸引外资增长49.1%,湖南吸引外资增长41.3%,陕西吸引外资增长33.6%。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在吸引外资方面,必须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首先,中国过去吸引外资主要依靠“母鸡”政策,通过吸引标志性企业或者“头部”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中国在笔记本电脑产业领域、电动汽车产业领域都是采取这样的策略。重庆市通过吸引笔记本电脑核心企业,建立笔记本电脑产业集群,提高重庆在笔记本电脑制造领域的整体竞争能力,并且通过铁路运输尽可能地缩短交货时间,确保重庆在笔记本电脑组装产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上海通过吸引美国特斯拉公司在上海建立组装工厂,带动电池、汽车零部件、汽车传感器等一系列产业发展,从而使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电动汽车产业领域佼佼者。

  这种依靠核心企业或者“头部”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通过吸引核心企业投资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做法,客观上使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但是,随着美国对中国施加的压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投资者意识到,中美对抗过程中,投资者可能面临必须被迫作出选择的痛苦局面。美国苹果公司以及韩国三星公司之所以减少在中国的投资,是因为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措施,迫使这些企业必须将自己的工厂搬迁到美国本土或者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今后美国企业在中国设立工厂制造的产品,可能更多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消费者需要,中国许多地方吸引外资设立的工业园区,可能会逐步演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来料加工园区。在美国打压政策下,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中国之所以保持吸引外资增长势头,不是因为中国单兵突进,依靠核心企业或者“头部”企业克服困难,而是因为中国整体实力或者综合实力增长明显。权衡利弊之后,一些西方投资者毅然决然地选择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确保企业利润增长。

  德国石油化工企业之所以在中国广东建设大型工厂,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对石油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投资中国不会因为战争而面临巨大的风险,也不会因为政权更迭而承受政策变化的风险。投资中国就意味着找到了避风港,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在中国这个重要的消费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标志性企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投资力度。但是,另一方面,必须调整中国产业政策特别是吸引外资的产业政策,尽可能地自我培育优势企业,依靠中国标志性企业或者“头部”企业吸引外资。因为祗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在吸引外资领域牢牢地把握主动权。只要中国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企业,那些试图与中国标志性企业合作的外国企业,一定会加大对中国投资的力度,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将会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其次,吸引外资和投资国外必须有明确的价值导向或者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论是吸引外资还是投资国外,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中国的整体实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吸引外资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海外可以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扩大中国企业影响力,将部分剩余产能转移海外,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假如忽视了投资的价值导向,在吸引外资方面买椟还珠,那么,中国利用外资或者投资国外就会出现非常大的失误。

  中国一些国有企业投资海外,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国际市场影响力。从战略投资角度来说,这样的决策无可厚非。但必须指出的是,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创造利润为目的,而是为了所谓的地缘政治战略或者扩大海外市场影响力,那么,最终很可能会亏本赚吆喝。如果投资海外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或者巨额投资变成了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那么,这样的投资就是不明智的。

  同样道理,中国吸引外资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如果在吸引外资过程中,极力营造虚假投资环境,为了扩大投资规模而拼命减税让利,减少外国投资者的风险,最终很可能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事实证明,一些外国投资者之所以投资中国,目的是利用中国一些地方政府极端不合理的吸引外资条件,从中国获取暴利。本世纪初期,一些地方城市为了发展汽车产业,一方面对外国汽车企业的零部件进口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另一方面又不断提高国内市场汽车销售价格,从而使外国汽车制造企业借助于汽车主要零部件进口的差价,从中国获取巨额商业利益。尽管中国一些合资汽车制造企业长期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但是,外国投资者仍然不断追加投资,其目的就是要利用中国吸引外资的疯狂政策从中国市场获取巨额暴利。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吸引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安徽合肥等一些城市借助于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吸引外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有不少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采用政府补贴或者政府投资方式吸引外资,深陷财务陷阱不能自拔。由于吸引外资设立企业制造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公司长期亏损,地方政府不得不追加投资或者提供更多财政补贴,帮助电动汽车企业渡过难关。

  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投资首先是经济问题。祗有统筹兼顾,强调投入产出之比,以实现盈利为目的,招商引资,才能确保政府投入不会出现严重亏损。在吸引外资问题上,不能意识形态挂帅,也不能跟着感觉走,而应该实事求是,充分发掘本地比较优势,在对国际市场进行科学考察分析基础之上,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产业,在成本核算基础之上,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在吸引外资问题上,既要改变策略,主动培育标志性企业,“栽下梧桐树吸引金凤凰”,同时又要进行成本核算,以利润为导向,吸引外资设立工厂,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