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论郑和洲际远航开启世界大航海时代和全球化进程
http://www.CRNTT.com   2024-01-31 14:34:39


 
  加文·孟席斯的考证认为:“麦哲伦、迪亚斯、达·伽马和卡伯拉尔都是技艺精湛的航海家,他们也很勇敢、坚毅,有着令人惊异的领导才能。但是,准确地说,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发现了‘新大陆’。当他们启航时,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张航海地图,地图标着所要到的地方。他们不是最早发现这些地方的,因为近一个世纪以前中国人已经发现过所有这些地方。”〔12〕麦哲伦随身携带的地图是从葡萄牙国库中取出的,上面已经标有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麦哲伦海峡。〔13〕当哥伦布在大西洋中部航行时,他就很清楚他的目的地了。哥伦布的日记写道:“十月 星期三 第24日(1492年)关于如何去安的列亚岛(Antillia)的描述我应该向西南偏西方向航行才能到那儿……而且从我所见过的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上,该岛是处于这一带海域。”〔14〕

  加文·孟席斯把科夫曼(Coffman)的珍宝地图集与大幅的英国海军部海图(Large-Scale British Admiralty Charts)相对照,发现在佛罗里达海岸不远处附近有不明身份的8条船的残骸,其中南边4艘船行进方向指向15英里外的一组包括南北比尼岛在内的小岛。〔15〕1968年,水下考古学家梅森·布兰廷在离岸1000码、水深10英尺处发现几块平板石,每块8-10平方英尺,呈长方形。〔16〕1974年,美国科学家戴维·津克博士带领一支探险队调查了这些神秘的石头。他得到大量的证据说明这条路是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人造的。〔17〕加文·孟席斯通过考证认为,这是一条滑道,用于把平底大船依次拖到岸边修理。而这只有郑和船队的大船才有这种能力。〔18〕戴维·津克博士探险队还用红外线设备在北比尼岛发现4个长方形的沙丘,最大的长500英尺、宽300英尺。其形状大小提示这些可能是被沙覆盖的郑和宝船船体。加文·孟席斯认为,从技术上说,遗存的平底船仍是中国政府的财产。〔19〕加文·孟席斯对郑和船队洲际远航到达美洲的考证是有根据的。

  加文·孟席斯还在东马萨诸塞发现了至少12个人工树立的石块。这些石块的大小、位置、表面与佛得角群岛上的石碑极其相似,都是在马萨诸塞湾附近或梅里马克河岸,其中一块石碑刻着一尊坐式佛像。〔20〕

  3.王胜炜教授等的研究再次证明郑和船队第六次、第七次航行抵达美国密西西比河河谷。

  王胜炜(Sheng-Wei Wang)教授和她的美国同事马克·尼克莱斯和劳丽·邦纳-尼克莱斯,自2004年起深入研究了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座高耸于俯瞰密西西比河的峭壁上的一幅宏伟岩画“皮阿萨”的起源,岩画上有两个可怕的怪物。她和同事们根据来自法国、美国和中国的记录,发现皮阿萨竟然具有“中国血统”,是郑和舰队远航至北美洲时所绘制的“彩虹龙”。〔21〕王胜炜和她的美国同事们在明代罗懋登写于1597年的《三宝太监西洋记》中找到证据,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三宝太监西洋记》书中透露郑和率领的中国舰队,曾经分别于1423年、1433年的第六、第七次远航时,抵达美国密西西比河河谷,比哥伦布踏足美洲(1492年)早60多年。〔22〕

  王胜炜教授 2019年出版的“The last journey of the San Bao Eunuch, Admiral Zheng He”〔23〕(《三宝太监海军上将郑和的最后一程》),从罗懋登著作《三宝太监西洋记》和其他历史学者的记录中,进一步提取了郑和第七次航行的完整航路、时间表和证据,证明郑和的船队在此次航行中抵达加拿大东海岸,进入北美大陆,发现五大湖中的四个,最终抵达密西西比中河谷的卡霍基亚(Cahokia,当时北美州最大的印第安人土著城市,现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24〕王胜炜教授和她的美国同事的研究为探讨郑和船队洲际远航到达美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三)郑和船队第六次洲际远航到达澳洲和南极、北极

  1.郑和船队第六次洲际远航到达澳大利亚。

  麦哲伦在环球航行之前,西班牙国王曾经给他看了一幅图,图上显示了从大西洋驶向太平洋的海峡,所以他意志坚定地指挥他的船队驶过后来以他命名的麦哲伦海峡。〔25〕因为他看过地图,所以他实际上知道他不是第一个通过该海峡的人,也不是第一个横穿太平洋的人。

  大英图书馆藏有一幅非常清楚的早期澳大利亚地图,是由让·罗茨(Jean Rotz)绘制的。让·罗茨是英王任命的“皇家水文学家”。这幅图收入在1542年让·罗茨进献给英王的《地理全书》中,比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早两个世纪。〔26〕让·罗茨从来没有到过那些地方,他在图上所画的全是他曾经见过的旧地图的内容。加文·孟席斯根据季风和洋流,认为郑和船队的一支分舰队到达澳大利亚幷准确绘制了澳大利亚东西海岸。

  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刚建立两年的1836年,3个猎豹人在美林河的入海口发现一艘古代船只的残骸,是用红木建造的,坚固耐用。〔27〕澳大利亚女士曼尼弗尔德1856年还在船只残骸里找到一支青铜长钉和一把铁梯子。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北部拜伦海湾(Byron Bay)附近一艘沉船残骸中发掘出两根木制钉子,碳素测年表明大约为15世纪中期,其正负误差不会超过50年。当地人描述了部分船体和3根从沙子里伸出的桅杆。1965年砂矿的工人们从这个位置发掘出一个极大的木制舵,有的人说它有40英尺高。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发现古代船只残骸的地点还有:悉尼南部海岸的伍伦贡、珀斯附近的沼泽地带(两艘)、瓦南布尔(“桃花心木船”)等。在伍伦贡的阿勒达拉还发现一个中国古代的石雕女神头像。加文·孟席斯认为,拜伦海湾中的木制钉子的年代和巨大的舵,都指明它们起源于中国,属于郑和船队的这支分舰队。郑和船队的这支分舰队是第一个穿越麦哲伦海峡的航行者,不仅到达澳大利亚,而且发现了南极洲。

  在澳大利亚北部达尔文附近比格尔湾(Beagle Gulf)有一棵生长数百年的巨大榕树,这种树本地没有,是外来的。1879年在这颗榕树之下发现一尊道教供奉的寿星雕像。经专家确定,该寿星雕像是14世纪末的物品。〔28〕现在陈列在悉尼技术博物馆。加文·孟席斯2002年3月与许多澳大利亚知名教授参加了一次伦敦皇家地理学会主办的报告会和现场访谈,这些澳大利亚知名教授对郑和船队到过澳大利亚的观点没有争议。

  2.郑和船队第六次洲际远航到达新西兰。

  在新西兰北岛的西海岸靠近托莱·帕尔马(Torei Palma)河的河口,1875年发现一艘巨大而古老的船的部分甲板和船舷,其内部的船壁被大的黄铜钉闩在一起。在帕尔马河边竖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的文字据当地专家说是泰米尔文。这一石块形状、大小和放置的位置与郑和船队在太仓立的石碑和在斯里兰卡南部栋德拉角立的石碑非常相似。〔29〕在距离沉船残骸一英里不到的范围内出土一只雕刻精美的暗绿色蛇纹石鸭子,加文·孟席斯认为这很可能是中国人带来的。〔30〕

  3.郑和船队第六次洲际远航到达南极。

  凯仁顿·高德瑞(L. Carrington Goodrich)在主编的《明代名人传记辞典》一书中记载:“一些船只到达了很远很远一个名叫哈甫泥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南极洋中的克尔格伦岛。”〔31〕哈甫泥在中国的茅坤海图中也出现了,此图是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左右编撰的《武备志》的一部分,在边上注释着“风暴阻扰了舰队继续向南航行”。〔32〕这说明在公元1422年之前,中国船只很可能已经到达南极洋中的克尔格伦岛。加文·孟席斯根据洋流和让·罗茨的地图,认为郑和船队的这一支分舰队不仅到达澳大利亚,而且发现了南极洲。〔33〕马来西亚有一位叫祖菲加的学者经过考证指出,1422年郑和舰队曾经到达了南极。〔34〕

  4.郑和船队第六次洲际远航到达北极。

  1420-1440年绘制的文兰地图上显示的纽芬兰岛和整个格陵兰岛都非常精确、非常详尽。这证明有人在欧洲人首次探险北极腹地(High Arctic)4个世记之前就已经深入北极至少四百余公里的地方。虽然对文兰地图的来源有争议,但知名的作家与探险家彼得·施莱德曼和法雷·莫瓦特花费数年时间研究了离格陵兰700多公里的巴赫半岛(Bache Peninsula)上的独特石屋村庄。该村庄有约25栋房屋,其中一些房子非常大——约150英尺(45米长)、5米多宽。这些房子可以容纳约3000人。沿屋而建的石造烽火台类似于小型灯塔。格陵兰因纽特人从来没有用石头建筑的传统。在房子的外面,排列着一排排的炉床,总共142个,每一个都用石墙同邻家分开。这些多重安排的户外炉床在北极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史前时代遗址上从未出现过类似的建筑。

  加文·孟席斯认为,郑和船队中有船只在巴赫半岛附近遇到海难,船员在此建造石屋居住和避寒,用船板做屋顶。他指出,这支郑和船队到过加勒比海,然后水流和季风把它们带到了格陵兰岛周围。其中有的船环航幷测绘了格陵兰岛的海岸线。然后水流和季风把这支中国船队推向冰岛。哥伦布在教皇皮攸斯二世所写的《任大事经》一书的页边上亲笔总结他的航行时写道:“(在他之前)有人从东方的中国到达这里(冰岛)。”〔35〕李约瑟教授认为,在格陵兰和冰岛分散地存在着超过20处有关中国人的记录,这些表明他们的确到过北极。〔36〕

  二、郑和洲际远航的世界意义

  明代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是意义重大的洲际远航,其航线到达了三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等,正式开启了世界大航海时代和地理大发现时代,标志着全球化进程的开始,促进了与到访国和地区的友好往来以及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和增进了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国际传播。郑和洲际远航代表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巅峰。

  (一)郑和洲际远航正式开启了世界大航海时代

  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2022年9月22日在纽约美国亚洲协会演讲《中美新时代正确相处之道》时指出:“600年前,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就曾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7次进行洲际远航,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早。但是中国人没有搞任何殖民、杀戮、抢劫,而是给各国送去了茶叶、丝绸、瓷器。”〔37〕郑和洲际远洋船队规模庞大,其船舶技术之先进,船只吨位之大,航海技术之先进,航海人员之众,组织配备之严密,航程之长,影响之巨,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无可比拟的。郑和洲际远航的航海成就超过同一时期的西方人,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70年,比达·伽马开拓从欧洲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早92年,比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早114年,比英国航海家库克到达澳大利亚早约一个半世纪。郑和远洋船队从船队规模、航海技术、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方面均远远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正式开启了世界大航海时代,创造了这一时期世界航海史的奇迹。

  从郑和洲际远航船队的航程来说,郑和七下西洋应该是包括大西洋,比哥伦布早到达美洲半个世纪。而且,根据已有资料,郑和船队到达了北极和南极,幷做了部分测绘。郑和船队1431年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郑和等人在福建长乐南山天妃行宫镌嵌了《天妃灵应之记》碑,上面刻有“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北,固远矣,而程途可计”。这实际上既是对郑和船队前六次下西洋的总结,也是对第七次下西洋的期望。其中提到郑和船队航行到“西域之西”。广义的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区及中亚、南亚、西亚乃至罗马帝国等地。元代文献称欧洲为大西。那“西域之西”可以理解为大西洋。“迤北之北”指郑和船队驶向“北极之北”。古代航海利用北极星辨认地理北极;用指南针识别地磁北极。古人认为,地磁北极点在地理北极点之北。“迤北之北”实指“地磁北极点”。

  从郑和洲际远航船队的规模来说,郑和船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一支大规模的远航船队。郑和船队由200余艘不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将士2万7千余名,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组织严密。船只种类有宝船、战船、坐船、马船、粮船等。所谓的宝船,又称“取宝之船”,用于装载从西洋取来之宝物或明朝廷赏赐给沿途各国的珍贵礼品。《天妃灵应之记》碑记载:“和等统率官校旗军数万人,巨舶百余艘。”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郑和船队洲际远航时编成“雁形”船队,浩浩荡荡,可说是当时世界最大和最先进的海上特混船队。

  从郑和洲际远航船队的船只吨位和船舶技术先进来说,《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研究郑和的专家赵志刚认为该书记载的“一丈”幷非我们熟悉的3.33米,而是约1.7米,“郑和大号宝船的长度约70米”。从南京宝船厂(创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系专为郑和下西洋出访各国所兴建的大型官办造船基地)遗址上发掘出土的多根长度在10米、11米长左右的舵杆证明了这一点。“这个长度的舵杆,业界认为匹配的船只长度应在70米左右”。宝船一艘载重量800吨,可容纳千人,上下四层,船上有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相比之下,半个多世纪后哥伦布船队启程驶向美洲时,他船队的旗舰是载重量约100吨的“圣玛丽亚”三桅帆船,船上只有39名船员。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