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论中美战略相持
http://www.CRNTT.com   2022-04-19 11:25:13


中美战略相持是21世纪国际政治最重大事件
  中评社╱题:论中美战略相持 作者:王鸿刚(北京),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兼美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摘要】中美进入战略相持状态,是美国对华战略的阶段性转变、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特征和世界变局的系统性演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这种相持状态既是高端竞争也是新型竞争,是一种确定但不稳定的复杂状态,统筹力、带动力和先进性是决定相持走向的三大要素。中美战略相持是21世纪国际政治最重大事件,意味着中国发展状态、美国实力地位、大国关系模式、国际力量格局及现代国际秩序的深刻改变。中国应实事求是地研判中美相持的内涵与影响,在做好对战略相持的管理与利用的同时超越相持,从人类整体进步的角度定位对美战略相持的价值与意义。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美关系进入新的阶段。对新阶段中美关系的性质和趋势进行准确判断,事关中国内外发展全局,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拟就此提出初步看法。本文认为战略相持是当前和未来相当时期中美关系的核心特征,幷从相持形成的原因、相持的表现状态、相持的战略影响和中国如何因应相持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为什么说是相持

  当前人们普遍感觉到,中美关系与以前几十年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深入研判和重新定位。在围绕中美关系的性质与趋势而展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讨论中,关于中美关系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提法十分引人注目。综合各种语境下的用法,所谓“战略相持”,是指两个大国之间既视彼此为重大战略挑战、又在短期内谁也无法获得决定性优势的复杂博弈状态。就此而论,“战略相持”概念至少包含总体均等、针锋相对和长期竞争三重内涵。也就是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的中国与美国将展开一轮短期难见分晓的长期性、系统性、全球性博弈。

  然而,正是由于“战略相持”概念的这种内涵,一些讨论者似乎对中美进入战略相持的判断持谨慎态度。这些观点可大致概括为“料敌从严论”、“口径从紧论”和“重回正轨论”。

  持“料敌从严论”的讨论者注重强调美强中弱、美攻中守的现实,认为综合实力方面的明显差距使中美很难构成对等关系,既然实力不对等,就不能说是相持。这里的“敌”幷非说美国是中国的敌人,而是泛指挑战对手。“料敌从严论”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在于,其提醒人们必须将美国视作“真老虎”,避免麻痹大意和战略冒进。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比“料敌从严”更重要的是“料敌从准”和“知己知彼”:既不能忽视中美都是超大规模国家这一现实,也不能忽视美国现阶段的很多问题,更不能忽视双方拥有的“确保相互摧毁”能力实际上制约了实力占优一方的优势发挥。要知道,美苏这两个超大规模国家就是在实力幷不对等但确保相互摧毁的基础上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战略博弈。由是观之,对中美这两个超大规模国家而言,综合实力方面的差距似乎幷不构成双方战略相持的决定性障碍。

  “口径从紧论”则强调对中美关系定性判断的任何重大改变都要慎之又慎,特别要防止被美方鼓噪“战略竞争”甚至是“新冷战”的人带乱节奏。按照口径从紧的逻辑,如果认定中美相持,就相当于确认了中美关系的竞争性质,进而成为对“新冷战”论调的间接呼应。对宣誓严谨性的追求是中国战略文化中一贯的审慎原则在对外领域的体现,对处于复兴关键阶段的中国而言尤为重要。不过我们也要承认,就“冷战”意味着世界一分为二和大国全面对抗而言,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就“冷战”作为过去从未停止的大国竞争在20世纪后半叶的延续以及其对“热战”的替代而言,它其实体现了大国竞争的不可回避性和历史演进性。如今所有人都同意的是,尽管仍有合作,但中美关系中的竞争色彩显着增加了。回避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是不可能的,同时又不能陷入别人设定的竞争叙事。如何恰如其分地描述中美关系的这种变化,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

  主张“重回正轨论”的讨论者倾向于强调中美之间经贸活动和人文社会纽带的不可脱钩性,以及两国在战略重点上的国内优先性,幷由此认为任何将中美关系拖入极端轨道的尝试都不会成功。“重回正轨论”者推断,中美关系在经历了特朗普时期的激烈震荡后,虽然无法回到以往(或者是想象中的以往)的热络状态,但也不会出现尖锐而全面的针锋相对状态,而是会逐步形成一个温温吞吞的、“好不到哪儿去也坏不到哪儿去”的新常态。“重回正轨论”表达了一种良好愿望,或许还可起到某种引导预期的作用。但也有它的问题:它过于强调两国关系中不变的一面而低估了变化的一面,幷且太过囿于中美关系本身而忽视了更大的世界背景。鉴于两国民意、战略认知等主观因素的深刻变化,以及百年变局持续演进和各类矛盾累积发酵等客观条件的深刻变化,我们恐怕必须将形势考虑得更周全些。

  基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我们研判新阶段的中美关系,既要注重两国关系中的常量,更要注重不断凸显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对华战略的重大转变;既要强调两国综合实力的差距,也要强调两国在基本属性方面不断凸显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博弈态势;同时还要善于跳出两国关系看两国关系,以历史长河和世界变局为坐标系来精准研判中美关系的性质和趋势。本文据此认为,“战略相持”乃是一个很好的概念,可以充分承载幷有效表达新阶段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质、丰富内涵与时代特征。具体从如下三方面说明。

  从美国对华战略的阶段性特征看,承认美中两国的长期共存和长期竞争已成为美国战略界的共识和美国处理对华关系的前提,这意味着美方其实已经默认了中美战略相持。回想过去几年,特朗普政府公然改变对华接触路线,奉行全政府极限施压战略,妄想迅速制服中国。但中国坚决回击,特朗普的“速胜”企图未能得逞。特朗普政府的“贡献”,在于通过露骨的言辞和极端的手段进行了广泛社会动员,为美国对华长期竞争打下坚实舆论基础。拜登政府上台后,在总体继承对华竞争战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调整的重要方面,就是放弃速胜企图,谋求长期竞争。拜登政府在与中国的高层次战略沟通中,明确作出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拉帮结派反对中国、不想与中国爆发冲突的“三不承诺”,幷寻求与中国建立旨在防止竞争失控的“护栏”。“三不承诺”虽不可信,建立“护栏”也非真心,但这实际上彰显出美方关于对华极限施压不可能成功的定判以及寻求与中国展开长期竞争的决心。相应地,美国战略界也在讨论诸如“竞争性共存”、“无灾难竞争”、“长期博弈”和“持久竞争”等新的对华战略观念。在经过特朗普政府几年折腾后,无论是战略界还是决策者、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意识到,与中国竞争必然是长期而全面的,美国对华战略必须适应这一现实。就此而言,自拜登政府放弃速胜企图、谋求长期竞争开始,中美正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2021年乃是中美战略相持的元年。

  从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特征看,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国际秩序愿景等方面各执一端、针锋相对之势不断凸显,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模式在客观上已形成战略相持。在意识形态方面,2021年12月,在美国举办为期两天的全球“民主峰会”幷试图藉此孤立中俄的同时,中国方面高调举办为期近两周、有更多国家参与的“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研讨会;期间,美式民主的理念与实践广受抨击,而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广泛认可。这似乎标志着中美两国已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形成毫不避讳的对立态势。在地缘政治方面,从特朗普到拜登政府均高度重视印太战略的持续推进。无论是以台制华、坐实“四方机制”、谋建“奥库斯”(AUKUS)三国集团,还是兜售“印太经济框架”,其本质都是构建以遏制中国影响力为目标的地缘秩序。面对美国的围堵打压,中国必然毫不示弱维护本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美在亚洲地缘政治方面的对立和博弈也是无可回避和不言自明的。在国际秩序愿景方面,美国仍始终坚持霸权思维、全力维持霸权秩序,中国则鲜明打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凡此表明,无论是否意识到或是否承认,中美两国关系模式已具有明显的战略相持特征。

  从世界变局的系统性演进看,当前几个主要大国之间均进入新一轮短期难见分晓的长周期博弈,战略相持成为一种基本的大国政治状态。在世界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背景下,在迄今未被完全认知的世界政治演进规律驱动下,中、美、欧、俄、印、日及其他一些重要力量之间均展开了新一轮激烈博弈。就博弈的系统性、长期性和重要性而言,这些博弈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战略相持特征。中美两国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一大经济体以及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的典型代表,二者之间构成的相持关系无疑是国际政治复杂系统中的典型代表和核心主线。

  总之,当我们基于中国视角,运用世界眼光幷在历史长河中对新阶段中美关系的性质、内涵与时空方位进行描述时,我们深信,“战略相持”一词有着充分适应性和较强解释力,应成为我们描述未来相当时期中美关系的主流概念。

  二、战略相持是什么样式

  首先,中美战略相持的主要表现是高端竞争。即便中美之间仍将长期存在难以切割的复杂纠葛和各取所需的有限合作,但战略相持的主基调将是竞争。中美之间的经贸联系不可能因为美国推动产业链“去中国化”而完全脱钩,中美之间在非核心领域的商品贸易和相互投资仍会长期存在;而且,中美在诸如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上的沟通协调符合各自利益,中美会在全球治理方面保持必要合作。但是,这种基于惯性和流于表面的联系与合作,已很难成为战略相持阶段的主流;而旨在自我存续和自我进化、努力获得相对优势的高端竞争,将成为相持阶段双边关系的主要特征。

  这种高端竞争将体现在世界经济形态、国家政治形态、国际安全体系等诸多方面。经济方面,两国都已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作为头号任务,希望本国能在此轮科技革命中占领研发先机、掌控规则标准,幷加快推动基于本国技术和本国标准的全球产业推广,确保本国在新的全球经济形态中获得更大利润回报和更高水平安全。政治方面,两国都必然努力捍卫本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合法性,防范抵御来自对方的政治安全压力,幷寻找机会对对方的政治弊端和政治短板予以攻击,从而带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之争,特别是将引发“以人为本”还是“以资为本”的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理念之争。安全方面,美国对其传统盟友体系加以改造,努力构筑以遏压中国为目标的新盟友体系;中国不断拓展对外安全合作,构筑对己有利的全球伙伴网络,两国在全球安全体系的走向方面也难免形成竞争关系。

  其次,相持是一种需要精细界定的新型竞争。如果祇是确认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无疑将抹杀中国特色的竞争观与美国对华竞争观的重要区别。事实上,中美战略相持的更重要特征,是其乃是不同以往的新型竞争。这种新型竞争之“新”,主要体现为它是一种纵向竞争、间接竞争和错位竞争。

  所谓纵向竞争,是指这种竞争是在同一经济体系的不同方位而构成的竞争。由于全球经济体系业已形成深度融合和极为复杂的分工体系,而中美又谁也无力和无意自绝于现行经济体系而另起炉灶,因此双方必然将在同一经济体系内长期共存。退一步讲,即便是中美高科技领域和金融部门实现了脱钩,为数众多的第三方国家也必然在中美之间产生巨大的经济缓冲区,从而使全球经济体系以一种奇怪的方式重新连成一体。也就是说,相持阶段的中美竞争,乃是在同一生产体系的不同位置上谋求更大利益和更大安全。这与互不相连的两个平行体系之间的横向竞争有根本区别。

  所谓间接竞争,是指相持状态下的中美两国将不得不把做强自己作为根本任务,从而使中美两国的竞争呈现间接竞争状态。无论是美国、中国抑或是参与全球博弈的其他大国均意识到,国家安全与繁荣的基础在国内,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也出在国内;外部挑战固然严峻,但真正理性的战略决策应是利用外部挑战推动内部变革。如果这种思想意识占据主导的话,我们可以谨慎认为,未来的中美竞争将更多以间接方式呈现出来。即便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畸形可能压制理性的声音,但这一规律不会因美国领导层的头脑发热或恣意妄为而失效。

  所谓错位竞争,是指中美两国追求的目标幷非势如水火。美国想要维护的是霸权地位,美国同中国竞争的直接理由就在于其感到中国发展对其霸权构成威胁,甚至认为中国有意取代美国成为新的霸权。但实际情况是,中国根本不想争美国那样的霸权。基于中国的战略文化、中国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中国的世界秩序愿景,中国的立场是反霸但不争霸,这决定了中美之间如果在世界愿景方面存在竞争关系,也将是一种错位竞争而非同质竞争。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