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南海再次成为焦点,中国的政策真的变了吗?
http://www.CRNTT.com   2020-08-10 00:18:09


 

  二是其他声索国要价明显提高。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出台后,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开始调整自己的政策,基本上否定与中国在南海中南部存在任何的划界争议。而在中国看来,这些争议由来已久,中国对南海仲裁案奉行“不接受、不参与和不承认”的三不政策,且国际上多数国家并不认可仲裁案的做法和裁决。如果有任何国家漠视争议存在,采取单方面侵权措施,中国不得不用行动来证明争议的存在。

  三是国际社会过度聚焦中国。中国是大国,一举一动都是大新闻,这可以理解,但过度关注中国,容易造成视角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对南海问题缺乏全面的认识。一直以来,即便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所有的声索方都没有停止在南海强化自己主张和声索的努力,但是,大家往往并不关注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动作。南海每天都会发生数起摩擦,而人们只聚焦与中国有关的,忽略其他不涉及中国的事件。例如,4月以来,越南渔船分别与中国、马来西亚、印尼和中国台湾地区发生了数起摩擦与冲突事件,但人们似乎只关注4月2日在西沙与中国的事件,对更为激烈的冲突事件漠不关心。4月19日,越南一艘渔船与印尼执法船在印马交界水域相撞,越渔民四人失踪。6月16日,马来西亚水域发生了一起越马执法力量对峙事件,马方进行了鸣枪警告。这些事件显然要比西沙撞船激烈得多,但却没多少人注意到,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不涉及中国。

  四是中国对海上事件披露的信息有限。出于传统习惯或希望“维稳”的中国式思维,中国往往并不重视对海上事件细节的披露,对外表态多以原则立场为主,只有宏大叙事,没有微观细节,这间接造成了中国视角和有效信息在国际社会的缺失。4月2日的西沙撞船和2月份对菲军舰所谓的“雷达照射”,都是典型的例子。中方相关官员明确告诉笔者,西沙撞船是越渔船滋事在先,而2月份的“雷达照射”完全是子虚乌有。作为中国学者,我很容易理解这其中的逻辑,但作为外国人估计就很难理解:“既然你有道理,你为什么不出来讲,为什么不公布证据?”中国不少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这些细节对外披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外界的反应也较为木讷。

  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作为大国,理应肩负更大的责任。中国也确有不少值得批评和提升的地方,但要基于客观事实,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

  如果在南海问题上一味反对中国、孤立中国,必然会使得中国认为,“无论做什么,都无济于事,相关方也都不会认可”,这反而可能刺激其南海政策真的进行重大调整。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