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反对派逼中央出手 香港政局转势有望
http://www.CRNTT.com   2020-05-25 17:52:15


  中评社香港5月25日电/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卢文端在《明报》撰文表示:笔者去年11月4日在《明报》的文章已经提出这样的问题: 香港的反修例暴乱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23条立法的问题,是香港自行立法,还是逼中央出手?现实的结果是中央出手。其实,这也是为反对派所逼。反对派不仅“成功”阻止23条立法,而且发动“揽炒”,与外部势力勾连,威胁国家安全,中央不得不出手制止。今天的香港正处在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局面。香港要由大乱转为大治,主政者必须采取雷霆手段。人大立法带出重大信号:中央以举国之力平定香港乱局,强势主导香港局势,将对香港形势好转发挥关键作用。这是所有关心香港政局的人都应该重视的信息。

  反对派视中央包容为“软弱” 误判大局

  中央出手为香港进行国安立法是反对派所逼,可以从3个方面来看:

  其一,香港回归已接近23年,《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一直没有完成,反对派的阻挠、干扰,将这一立法污名化、妖魔化,可以说是“居功至伟”。至今为止,香港本地的23条立法仍然看不到希望,中央不得不出手立法补上香港的国安短板。

  其二,反对派发动“揽炒”已近疯狂,勾结西方及“台独”势力,严重威胁到香港的国土安全、政治安全和公共安全,而且这种情况还在持续加剧。西方很多媒体都声称,香港已出现失败城市的征兆,“一国两制”面临夭折的风险,中央再不出手,后果不堪设想。

  其三,回归以来,中央对香港一直保持忍耐、克制和包容,但反对派却将中央的包容大度视为“软弱可欺”,得寸进尺,没完没了闹下去,一步步挑战底线,以致误判香港大局,超过中央能够容忍的底线,激起中央强烈反弹。

  显然,正是反对派的所作所为,使得国家安全在香港受到现实威胁和严重损害,而特区政府又难以自身完成立法。现在,由中央出手立法,解决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并确保有关立法在香港本地有效实施、执行到位,是形势所逼,也就是说,是反对派逼着中央出手的。

  人大立法有惩治规定 也有执行机制

  反对派的最大问题,在于老是有意无意忘记香港是五星红旗之下的中国特区,总是以为自己可以掌握对香港的控制权,脱离中央的管辖。反对派以为去年的“反修例成功”、“区选大捷”和美国的《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皆是重大利好和进攻信号,于是发展出立法会选举“35+”和“揽炒”的目标与行动,力图将“反修例”之火无限延烧下去,直至夺取香港的管治权,将香港变成一个依附于美国、与中央对抗的独立实体。实际上,许多跟随反对派的市民并不知道反对派这一局赌得这么大,更不知后果是如何严重。

  然而,管辖香港特区的中央政府,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安全负有最大和最终的责任,而且对于处理香港事务拥有最高的权力。当香港本身力量不足以维护国家安全、不能确保一国两制正常运行的时候,中央必定介入。现在,中央终于在这场国安保卫战中,使出了人大立法实施的杀手锏。

  有人说,人大的国安立法比较特区政府2003年的立法版本更辣。这是必然的。治乱世用重典。面对疯狂的“黑色暴乱”,国家不制定动真格的国安法,不足以止暴制乱。王晨副委员长在关于人大决定(草案)的说明中清楚传达了这个信息:

  一方面,王晨用了“防范、制止、惩治”6个字,清楚表明人大常委会的相关立法,不止是作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活动,会有惩治性的规定。

  另一方面,王晨特别指出,中央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关机关根据需要在香港特区设立机构,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相关职责,并将积极推动解决香港特区在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专门机构、执行机制和执法力量建设,确保相关法律在香港特区有效实施。

  可见,中央今次制定香港特区的国家安全法,不仅会有实质性的惩治规定,而且还有强力的执行机制,香港发生的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将会受到严厉惩治,极端势力肆无忌惮暴力毁港的日子恐怕不会再有了。

  中央是以举国之力平定香港局势

  由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为香港进行国家安全立法,表明中央是以举国之力平定香港局势。其带出的重大信号是:中央将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强势主导香港局势。这将是香港由大乱走向大治的重要转折点。当然,中央一再强调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中央实施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同时确保一国两制实施不走样、不变形,并再三说明,国安立法所针对的是少数危害国家安全的人,是为了维护绝大多数香港市民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本人相信,能够继续保持一国两制,能够在社会安定的环境下安居乐业,这是香港市民希望见到的,应该会得到大多数香港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来源:明报,作者系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