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台湾大选“反中路线”对两岸关系冲击效应
http://www.CRNTT.com   2020-02-17 00:17:02


民进党以绝对多数胜选完全执政,将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和冲击。
  中评社╱题:台湾大选“反中路线”对两岸关系冲击效应 作者:柳金财(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

  民进党在总统选举获胜与立法委员选举获得“过半数”,完全执政恐使其原先强硬及反制两岸政策、路线更加僵化;而选举过程中所建构“反中论述”,也可能增强大陆当局对台政策“硬更硬、软更软”的“双元结构”更固着化,在“压制、反制”的“刺激反应”互动模式下对两岸关系冲击恐不容乐观。

  壹、前言

  2020年台湾大选政党、族群及世代间投票行为几近“极限动员”,不仅创下74.9%高投票率;同时蔡英文以817万高票当选连任。这打破既有政治发展经验,当执政党一旦在地方层级选举大败,势必紧接着在中央层次总统及立法委员选举拱手让位。2018年九合一地方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十五席县市长、民进党大败仅剩六席地方首长席次,国民党本可乘胜追击发挥“地方包围中央效应”;然在2020年总统及立委大选中,民进党却从低迷选情中逆势攀爬,不仅取得民选总统以来最高票,同时立法委员席次61席,实现“二合一选举”选票极大化的“双过半”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以史上最高的817万票成功连任,但民进党政党票仅有481万票,约336万的政党票并没有投给民进党。这显示民进党在总统选举中采取“选票极大化”策略,藉由“保台抗中”联盟连结泛绿独派政党及传统深绿选民;运用反对“一国两制”、支持“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及澄清“统一恐构成叛国论”,吸纳中间选民改变其投票行为。然而,这样以“反中”所建构两岸论述及路线,在大选后对两岸关系发展冲击显然是非常严峻,两岸互动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回顾蔡英文第一任任期内,两岸关系已陷入严重倒退。在两岸互动方面,大陆当局已中止两岸两会协商对话、两岸事务最高执行机关国台办与陆委会首长会晤、热线,从第一轨道官方对话到第三轨道民间团体对话日趋没落;同时暂停陆客自由行、暂停电影工作者参与金马奖,陆客减少重创台湾观光 ,陆生就学因两岸政治氛围减少影响高等教育经营。在外交方面,因停止“外交休兵”,导致22个邦交国减少7个仅剩15个,无法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民航组织年会 ,7个以中华民国名称办事处变更台北办事处。在军事方面,军机、军舰绕岛巡视频率大大增加,甚至引发大陆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飙涨,导致武统声浪持高不下。

  选后大陆当局声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对台政策主旋律,坚持两岸必须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始能恢复对话协商。蔡英文则呼吁两岸在不预设任何政治前提下恢复协商,双方能否启动协商机制的政治前提南辕北辙。蔡英文在胜选晚会表达愿意在“和平、对等、民主、对话”基础下展开互动,同时,再次强调绝不会挑衅及在压力下屈服。民进党以绝对多数胜选完全执政,同时掌握行政权与立法权,这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相当不利影响和冲击。

  贰、台湾大选中反中路线建构与内涵

  台湾大选蔡英文公开否定接受“九二共识”、并标签化“九二共识”等于“一国两制”;韩国瑜则坚持“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反对“一国两制”,国、民两党皆反对“一国两制”。蔡英文以817万票有史以来最高票当选总统,使其更加认为民进党政府及立法院党团的路线与政策是正确的,尽管蔡英文也表示会对既有施政检讨反省,但若欠缺反思能力可能导致政党互动恶化、社会对立严重及“反中”、“和中”两岸论述严重冲突。

  回顾2018年民进党当局在地方选举中操作“反中牌”,宣称大陆运用网军、假新闻、假信息介选,然最终地方大选结果民进党大败仅剩六席县市首长、国民党赢得十五席,显然在地方选举操作“反中牌”效益有限。事实上,无论是2018年“九合一”选举或2020年“二合一选举”,美国官员及国会报告皆宣称大陆介选,须与台湾合作防止“境外敌对势力”对台湾民主运作之干扰;而大陆当局则再三澄清宣称,从未介入台湾选举。大陆与美国在台湾大选中不约而同的政治声称,导致台湾选举中国民党、民进党两岸政策议论,自然卷入“亲中”与“亲美”路线抗衡。

  一、反制“一国两制”建立民主防卫机制

  2019年1月初蔡英文提出“四个必须、三道防护网”批判“习五点”,试图建立台湾内部两岸路线的主导权,及设定2020年大选竞选主轴。针对大陆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习五点”,蔡英文公开拒绝接受“九二共识”,标签化“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污名化“九二共识”是消灭中华民国,藉此凸显民进党比国民党更有能力维护主权独立、国家安全、政治自主性,批判国民党沦为经济利益的获取者。

  蔡英文在2019年初提出上述民主防卫机制,显示2020年总统大选必然再度打“反中牌”、“主权牌”。蔡英文表示2018年九合一地方选举民进党虽惨败,但“绝对不代表台湾基层的民意想要放弃我们的主权,也绝不代表台湾的民众想要在台湾主体性上做出退让”。这显示民进党视地方选举为低阶治理层次,操作统独议题、国家认同效果较低。民进党当局在地方选举一再援引美国总统川普、副总统彭思、在台协会主席莫健对大陆当局介入美国期中选举的指控,并影射介入台湾地方选举,利用假新闻、假资讯、假消息意图干涉台湾民主选举。

  民进党认为在中央层级选举打“反中牌”更为有效,具有边缘化刚取得县市长绝对多数的泛蓝地方两岸政策主导权,形塑民进党掌握中央是两岸政策真正的“掌舵者”、“领航者”。蔡英文运用“四个必须”来动员支持中华民国台湾、认同民主自由机制的淡绿、中间选民;利用“三道防护网”具有凝聚独派政党及深绿选民作用,化解台独基本教义派不再支持其竞选连任之阻力。

  6月香港爆发反条例修正风波,民进党当局宣称支持、关心而不介入这场民主化运动,提出“今日香港、明日台湾”激起民众“亡国感”,拒绝接受“一国两制”。7月蔡英文政府在国安会议上抛出“反制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指导纲领,内容涵盖两岸、民主法制、经济、外交、安全、国防、社会等七个面向;同时也宣称建立“完善的民主防卫机制及安全阀”。8月针对暂停陆客自由行、暂停大陆电影及工作者参与金马奖、9月断交南太平索罗门、吉里巴斯两国,民进党批判大陆当局试图介入台湾选举;11月大陆当局提出惠台26条措施,民进党批判这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行动方案”试图分化台湾社会、框住台湾;11月爆发疑似大陆间谍向澳洲投诚,民进党从府院党重炮抨击大陆当局介选,试图影响台湾民主过程,同时刺激其提出“反渗透法”。

  尤其是爆发香港反条例修正风波,导致香港民众不支持“一国两制”的比率增加,也刺激台湾民众反对“一国两制”比率。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画中心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进行五次民调,民众认为“一国两制”不适用台湾的比率依序下降后又逐渐提高,分别是54%、53%、50%、59%及63%。反条例修正风波爆发后,更降低“一国两制”对台示范效应。2019年1月陆委会民调,75.4%不赞成“一国两制”,反修例风波后升高至88.7%民众不赞成。显然台湾民众对大陆当局的信任感亦随之下降,不赞成“一国两制”的比例创历史新高。

  反修例风波后,强化台湾民众支持蔡英文强硬的两岸路线。陆委会民调显示,反对大陆当局不放弃对台使用武力达87.8%,不认同对台外交打压达88.4%;反对拉拢分化台湾社会达85.9%。从大陆当局提“两制台湾方案”,到香港爆发反修例风波,强化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不信任,蔡英文藉此提出更为强硬反中路线,提升其民意支持度。

  二、通过新决议文转移“一党纲两决议文”目标矛盾

  2019年9月民进党全国党代表大会通过“社会同行世代共赢决议文”,以新的行动纲领与社会对话。此决议文主张捍卫“台湾主权”,反对“一国两制”,回避“一党纲两决议文”冲突目标的整合问题,其实目的在于建构“反中”两岸论述及路线,追求选票极大化目标,强化民进党与泛绿独派及传统绿色选民连结;同时建立中间路线寻求中间选民支持,以“维持现状”主张,规避宣称建立新独立国家、公投制新宪、台湾正名及变更国号等“变更现状”诉求。通过反对“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既巩固传统深绿独派选民,也吸纳中间选民,达成选票极大化目标。

  从民进党发展历史经验来看,民进党在每次大选前常会提出新决议文,例如因应1992年国会大选,1991年提出《公投台独党纲》,宣称依据公投程序建立“台湾共和国”;面对2000年大选,1999年提出《台湾前途决议文》,承认依据宪法目前国号为“中华民国”;面对2008年大选,2007年提出《正常国家决议文》,宣称公投制新宪、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及推动台湾正名。而上述所谓“一党纲两决议文”所倡议目标冲突,让外界难以厘清民进党究竟是要强化对中华民国的认同,还是要独立建国、台湾正名。面对2020大选,民进党推出新决议文批判大陆当局提出的“两制台湾方案”,从而模糊化及转移其“一党钢两决议文”的内在矛盾焦点。

  三、操作“反渗透法”建立“保台抗中”政治联盟

  蔡英文在选举造势场合宣称十二月底一定完成“反渗透法”立法,声称完成“国安的最后一块拼图”。蔡英文从7月主张制定“中共代理人法”到11月呼吁尽速完成朝野协商制定“反渗透法”。原本9月立法院会期开议时已公布“中共代理人法”立法暂缓,但11月却以迅雷不及掩耳方式尽速拟定通过“反渗透法”;且由立法院党团提案而非行政院或其他行政机关所提。民进党制定“反渗透法”欠缺政党协商及社会共识,仓促立法制造蓝绿政党冲突根源,也凸显选战中“反中”与“亲中”两岸路线竞争。

  民进党宣称提出“反渗透法”系基于维护宪政民主、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有其必要性、正当性及优先性。然国民党却认为这是塑造麦卡锡主义、建构“绿色恐怖”,批评“反渗透法”犹如“新戒严法”、“反两岸交流法”,比“白色恐怖”更为可怕严重。民进党藉由打“反中牌”、“主权牌”及“国安牌”,建立“保台抗中”连线及危机动员泛绿选民。国民党则藉由批判仓促立法之不恰当,限缩公民权中言论自由、媒体自由、结社自由,形同限制两岸正常交流,藉此动员泛蓝中经济蓝、知识蓝及中间选民。直言之,国、民两党皆以选票极大化为动员目标。

  民进党一再宣称大陆介选,影响台湾国家主权、民主政治运作及社会稳定,其立法院党团呼吁政党间协商“最后的时刻已到”;国民党、亲民党党团则同声痛批这是“过场式的协商”,隐含民进党边缘化泛蓝政党两岸政策及路线策略动机。国民党则反操作此法,挑起泛蓝选民危机意识,运用此法为杠杆获取中间选民支持,强调两岸交流重要性。国、民两党在“反渗透法”上陷入“反操作”、“操作”凿痕,凸显“亲中”与“反中”两岸路线较劲。

  “反渗透法”对选情冲击犹如一把“双面刃”,既能与独派政党及泛绿选民形成“保台抗中”政治联盟;也能刺激泛蓝选民尤其是知识蓝、经济蓝形成“危机意识”,反而利于泛蓝选举动员及议题设定、主轴设定;同时刺激中间选民投票给泛蓝政党。“反渗透法”虽利于巩固泛绿政治联盟支持度,却可能不利于中间选民投票支持民进党,甚至导致台商、台生、台师及两岸交流者产生“寒蝉效应”。因而,自通过后一直迟迟未送总统公布实施,且从蔡英文、赖清德到民进党中央,还有内政部、法务部、陆委会跨部会一再澄清消毒,强调司法机构独立审判、媒体第四权监督、政府不会滥诉,藉此降低选举负面效应。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