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张亚中:国民党莫忘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http://www.CRNTT.com   2019-12-10 00:05:34


  中评社台北12月10电(作者 张亚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看到当时中国已遭遇到的困境,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孙中山所提的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则是看到西方民权与民生已存在的问题,而所提出的预防解决药方。

  孙中山看到了西方民主的问题,认为民主被少数资产权贵所垄断,“制度设计”对一般百姓不利。孙中山说,“不是要学欧美,步他们的后尘,是用我们的民权主义,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全民政治’的民国,要驾乎欧美之上。”孙中山的全民政治包括权能区分、五权分立、均权制度与地方自治等原则。

  孙中山的治理理念非常清晰,他认为必须把“统”与“治”分开,“统者不治、治者不统”,这是西方“君主立宪”,也是“内阁制”的精神,即“总统”(或君主)做为国家象征领袖,拥有“统权”,而“内阁”政府拥有“治权”。在孙中山的设计上,“总统”由国民大会选出,国民大会为“政权机关”,代表人民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四项“政权”,而政府(五院)享有“治权”,行使治理人民的职权。人民有四项“政权”可以监督政府的五项“治权”,因此不怕政府成为“万能政府”,反而希望政府愈万能愈好。

  当时或许并不明白,现在看来则再清楚不过,李登辉做为“总统”与国民党主席,带头与民进党联手的六次“修宪”,背后有其政治目的。国民党与民进党联手的七次“修宪”,虽然没有改变“中华民国”所坚持的“立国”精神与“国土”范围,但是在治理结构上已改变了原有的宪政设计。

  七次“修宪”所带来的是权责的混乱,“总统”“有权无责”,“行政院长”不必再经“立法院”的同意,而成为“总统”幕僚长,需接受“立法院”监督,但却是“有责无权”。国民两党,在林义雄的绝食压力下,“立法委员”名额轻率减半,至使代表性与效能均显不足。李登辉的国民党附和民进党的主张,相对多数而非绝对多数即可当“总统”。两党更联手“修宪”,采行对大党有利的选举制度,更以百分之五的门槛限制小党的可能参政机会。

  中国国民党若想重生,首要之务就是承认自己过去“修宪”的不当与错误,向社会大众勇敢致歉,并致力于重拾孙中山先生所主张的民权主义理念。

  中国国民党应该宣示,在宪政立场上,要坚决主张权责相符、政权与治权分开的“内阁制”,“总统”“统而不治”,五院“治而不统”。如要符合西方政治学者主张“人口数开立方根”的合理计算标准,“立法委员”名额应有约两百席,其中不分区与区域“立委”各一百席,以兼顾“全国性”与地方性的代表。师法德国,政党在“立法院”的所占席位,以政党得票率为总额计算标准。另依“天下为公”的精神,应鼓励小党参与议会,政党获得席位的最低标准应降为3%,政党获得补助款的标准应降为1%。

  为落实孙中山先生所主张的“全民政治”,应鼓励并方便六都内的各区、其余各县市的乡镇就各地方事务多举办“创制”与“复决”的公投。
  
  国民党是一个泱泱大党,格局要大。从李登辉的“修宪”起,国民党已经犯了太多的错误,其中有的是对李登辉权谋的“无知”,有的是政党的“私心”,更多是遗忘了总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精神。

  国民党要改造,必须先就以往的不当行为向全民道歉,然后坚持孙中山先生应有的“民权主义”理念,向社会庄严地宣示国民党的“修宪”及改革立场。

  以上是张亚中对国民党重新改造建言的第七篇。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