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习近平重要讲话推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
http://www.CRNTT.com   2019-04-30 00:16:09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明确提出将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推进到“和平统一”的方向与路径
  中评社╱题:习近平重要讲话推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 作者:盛九元(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

  在两岸关系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明确提出将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推进到“和平统一”的方向与路径,将两岸关系发展推向新的阶段。讲话围绕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展开,“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是总书记讲话的核心与灵魂。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核心有两点,一是从“和平发展”实现向“和平统一”的过渡,确立过渡的基本原则;二是确立所应依循的基本路径和破解需要克服的难题。

  一、前言

  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既是对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总结与呼应,更是开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阶段的宣言。

  40年前,《告台湾同胞书》的核心是正式提出中共“和平统一”的政策主张,提出党对党谈判模式,推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阶段。40年过去了,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全面“三通”的实现,两岸间紧密的人员往来和经贸互动,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新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两岸贸易额达到2262亿美元,同比成长13.2%;当年台湾在大陆投资4911项,同比成长41.8%。截至2018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107190项,占大陆实际使用外资的11.2%;台胞往来大陆累计超过1亿人次(2018年首次突破600万人次);在大陆创业的台湾团队超过2000个,有超过万名的台湾青年在其间创业发展。两岸的人员往来与经贸交流的紧密程度达到空前规模。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认同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一国两制”的不支持率明显高于支持率;尽管其中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国族认同和意识形态问题,但也明显折射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需要在既有基础上进行更加科学的界定、增添新的动能、厚植共同利益、扩展交流合作范围以及在国际上明确“一中原则”的认知。基于此,在两岸关系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上,习总书记讲话明确提出将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推进到“和平统一”的方向与路径,将两岸关系发展推向新的阶段。讲话围绕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展开,“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是总书记讲话的核心与灵魂。

  二、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的阶段

  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核心有两点,一是从“和平发展”实现向“和平统一”的过渡,确立过渡的基本原则;二是确立所应依循的基本路径和破解需要克服的难题。在讲话中,总书记对上述两点都做出明确的回答,指明发展方向:一是主张通过民主协商方式解决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制度性安排;二是通过融合发展,推进两岸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包括经贸“应通尽通”(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连通、资源能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并“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此外,还要“推动两岸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合作,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分享”,乃至于两岸邻近或条件相当的城市之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为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过渡到和平统一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从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过渡的基本原则和路径,而且也在实践上标志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反独”与“促统”并行的新时期。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要思想在对台工作上的具体体现,也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相衔接。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两岸引起强烈的反响,海内外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讲话的核心在于将“和平统一”从政策主张转化为具体实践,将有效加快推进实现和平统一进程,着力破解国家统一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而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注入新活力,并将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转化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动能。

  三、讲话的四个维度奠定两岸和平统一的框架

  从讲话的总体谋篇布局看,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观、情真意切的历史观,也包含着以民为本的发展观、共同建构的统一观,体现出中国大陆在解决两岸问题上的耐心、诚意、善意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维度一:情真意切历史观。在讲话中,总书记将台湾问题的产生与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相连接,指出“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强调“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进而呼吁“两岸中国人、海内外中华儿女理应共担民族大义、顺应历史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并明确提出实现祖国统一是“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换言之,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结束屈辱历史的终点、也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复兴的起点,因此,完成国家最终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全体中华儿女需要共同承担的历史责任。

  维度二:高瞻远瞩的战略观。从宏观层面看,讲话从国家战略的大视野出发,明确提出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的科学论断,为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转化指明了方向。从1949年以来,70年的隔绝使两岸社会经济制度、意识形态乃至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藉口”。长期以来,台湾当局以两岸经济发展差距和制度差异为藉口,抗拒统一,导致两岸政治对话与谈判延宕多年;“两岸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代传下去”,而尽快进入政治谈判是解决两岸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关键途经。“两岸双方应该本着对民族、对后世负责的态度,凝聚智慧,发挥创意,聚同化异,争取早日解决政治对立,实现台海持久和平,达成国家统一愿景”。正是基于这一战略视野,大陆秉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的态度,以开放和务实的心态推动台湾问题的解决,推动两岸尽快进入谈判对话,“共谋统一”,以确保民族大义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

  维度三:以民为本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过程中,大陆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厚植两岸共同利益、增进两岸民众的共同福祉。从“两岸一家亲”理念到“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论述,从“率先让台湾同胞享有大陆发展的机遇”和“为台湾同胞在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方面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的政策宣示,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31条)的颁布实施,针对台湾同胞的现实需求,大陆已经在各方面为两岸融合发展做了全方位的准备。而在讲话中,总书记更明确提出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建立共同市场”,这不仅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同时也为广大台湾同胞分享大陆改革开放以及两岸合作红利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建构起推动两岸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平台,为进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的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维度四:共同建构的统一观。“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这是讲话中以最明确方式所表达出的“九二共识”核心内容。长期以来,大陆始终强调两岸关系发展必须遵循“九二共识”,共同谋求(以共同参与、共同规划、共同建构的方式)推进实现统一。但由于台湾当局的抗拒与排斥,导致两岸迟迟未能进入“共议”阶段。为打破僵局,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统一,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同时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简短的73个字明确地指出了“共谋统一”的可行路径,包含着“政治基础”、“代表组成”、“共同缔造”、“民主协商”、“阶段目标”等丰富而深邃的顶层设计,为推动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进入和平统一做出了制度性安排,建构出完整的统一观。

  此外,受国际格局变化、地缘政治影响、大国角逐因素影响,台湾问题的外部干扰因素日益复杂化。针对外部势力可能的干预以及岛内少部分“台独”分子可能的“铤而走险”,讲话也提出严重的警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讲话发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最强音,也对广大台湾同胞发出了“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的真情呼唤,全方位展现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决心和意志。

  四、“一国两制”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部分国家实现统一的经验来看,实现统一的首要条件是民众强烈的统一意愿。当统一愿望和民族凝聚力强大到足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鸿沟时,统一也就可以达到心灵契合、水到渠成。因此,统一的感召力一是源于对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二是对统一将带来更大利益的预期。

  由于台湾当局的刻意阻挠和长期“台独教育”,目前台湾民众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的认同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重新唤醒台湾民众对民族强盛的自豪感及对中国的认同是当务之急,而这需要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在台湾民众目前统一观念和价值缺失、而主流民意又希望“维持现状”(分离分治状态)的情况下,大陆始终以长远的眼光,审慎、周到、稳妥地处理两岸统一问题。当然,相对于港澳而言,台湾问题更为复杂,因此,需要有一段相当长的和平发展阶段,让两岸有序、全面、深入地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为未来的政治谈判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实际上,从1979年起,从大陆的政策角度看,两岸关系已经进入和平发展阶段;从台湾的政策角度看,从1987年起,两岸关系也进入了和平发展阶段。由此计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经历了40年(或者32年)。在和平发展阶段,重点是实现全面“三通”,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目的是培植善意、解除疑虑、培育民族情怀、重构中国观念,奠定和平统一的利益和认同基础。从这一阶段的情况看,两岸经贸的交往与合作已经使两岸的利益得以充分地连接,但在民族情怀和国家认同方面尚存在不足。尽管和平发展阶段并无明确的时间表,需要由两岸互动的实践来决定,但毫无疑问,这一阶段也不可能无限期延续。基于此,以总书记的讲话为指导,在下一阶段的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必须确立一个制度性的框架,以制度化的安排和阶段的划分推进两岸的良性互动和相向而行,使大陆对台政策红利能够直接惠及台湾民众,增强政策的衍生效应,强化两岸民众在实现国家统一过程中的共同感、参与感和荣辱感,使台湾民众在享有切实的两岸和平红利基础上复原国族认同,从而形成对统一的良好预期和心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对台政策新思维的核心内涵就在于此,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路径正在于此。

  在统一的建构过程中,需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共同建构”观念,两岸应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架构、统一模式和新的国家现代化模式等形成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而不应只是大陆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实现两岸互利共赢的制度安排,都可以纳入“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制度设计之中,以争取更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强调政治谈判是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总书记强调,“两岸的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代传下去”,而两岸政治谈判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两岸定位问题。台湾当局一直藉口“避免港澳化”拒绝同大陆谈判。这套似是而非的逻辑经由台湾媒体的宣传,已成为台湾的全民共识,短期内难以化解。鉴于台湾方案具有不同于港澳模式的特殊性,在定位问题上应有创新的思路,而讲话中蕴涵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相互尊重现状,平等定位”,正是这种创新思维的具体化。基于此,可以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和平发展新阶段(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政治谈判阶段以及统一前的过渡阶段(就统一后的两岸关系定位以及台湾相关制度沿革进行具体安排),从而最终以“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实现国家统一。

  五、当前两岸关系应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持续推进

  根据当前两岸关系发展态势,应继续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

  1、继续坚持以“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对话与合作的基础。在“九二共识”的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两岸情势而有所发展深化。其中,对“九二共识”最科学准确论述的是总书记在“40周年”上的讲话(坚持以“一个中国原则”为内涵的“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共同谋求实现国家统一),同时进一步扩展两岸交流交往与融合发展的红利,以形成两岸利益更加全面的连接,强化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实现和平统一的预期。

  同时,根据当前台湾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应将“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进行有效区别,避免“台独”势力误导民众。

  2、开展“一国两制”的重大理论研究,邀请台湾的学者、智库参与,接纳更多的台湾声音,正本清源,为“一国两制”在岛内的正向推展创造条件。为此,可以与岛内媒体合作,组织两岸学者发表有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系列文章,准确探讨“一国两制”内涵,使“一国两制”彻底“去污名化”。

  3、根据总书记“40周年”讲话,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性安排”为指导,充实相关内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经济合作制度化,建立共同市场”的指示精神,尽快实现市场开放、深化产业合作,达成“应通尽通”目标,巩固两岸利益连接,拓展全面的社会网络连接与文化合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4月号,总第256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