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以可持续的发展观与安全观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
http://www.CRNTT.com   2017-09-06 00:21:03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习近平提出的新型安全理念。
  中评社╱题:以可持续的发展观与安全观构建东亚命运共同体 作者:束沐(北京),中评智库基金会舆情主任分析师

  前言

  东亚是近二十年来全球经济活力最强劲、人口最稠密、社会交往最密切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历史遗留问题最多、政治关系最复杂、受冷战格局影响最深的地区之一。冷战结束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伙伴关系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欧盟、东盟成为区域合作的模范。然而,在东亚,经济社会发展与政治安全互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成为困扰该地区合作的主要障碍。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东亚地区双边与多边关系的健康发展。

  卓越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做出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旋律的正确论断,在这一论断的指导下,中国在短短三十年内实现了经济发展奇迹,并形成一套适合国情、与时俱进、行之有效、较为成熟的内政外交体制。对于今天的东亚而言,“安全”与“发展”是两个首要关键词。一方面,朝鲜停战后,东亚地区虽保持了近七十年的广义和平状态,但东亚各方的不安全感反而不断上升,安全合作与协调机制严重落后;另一方面,东亚各国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但各自仍然面临着突出的发展问题,依然具有大小不等的发展潜力。

  一个面向未来、从根本上解决当今东亚地区结构性问题的办法,就是用正确的发展观与安全观看待问题、展开沟通、谋划未来。如何以我们东亚青年人共同的“东亚智慧”提出属于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方案”?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与可持续安全观,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永续繁荣的东亚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国家之间如何共存、如何合作、如何联合,是国际关系学各大流派一致关注的核心问题。同盟、联盟、联邦等是当今国家之间联合与区域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但上述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自的历史局限。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共同体”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的基本单元,而“命运共同体”则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依赖、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理想网络。

  1、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向国际社会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①,今年1月,习主席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再次深入论述了这一理念内涵②。

  根据习近平主席的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五大目标: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则需要国际社会各个成员以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的方式开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的全球性议程。今年三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2344号决议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的两个决议中,均载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标志着由中国提出的这一理念成为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既然命运共同体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那么也同样适用于东亚地区。历史充分证明,东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东亚地区曾长期共享着一套彼此相通的社会秩序与价值规范,在长期的人员交流与人文交往过程中形成并培养了文化上的自我认同与集体认同,也都经历过被外来强国入侵、压迫乃至被殖民的屈辱历史,同时也都在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与模式的过程中走过弯路、犯过错误,但均在二战后的半个世纪内通过自我改革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文化与地理是使东亚各国保持长期密切联系的两条纽带,也让东亚地区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唇亡齿寒”的命运共同体。

  需要在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定位,意味着东亚地区承受不起任何形式的战乱。尤其在以核武器为主要战争制胜手段的今天,任何人按下发射按钮,任何形式的擦枪走火,都会让东北亚陷入全面战争与人道主义危机。东北亚若出现上述事变,注定会将三十年来几代东亚人民通过勤劳与智慧创造出的繁荣毁于一旦,金融危机后刚刚出现复苏势头的世界经济也将全面倒退。这绝非危言耸听。

  2、具有东亚文化特色的共同价值

  共同价值观念是共同体形成与巩固的意识条件。对于世界而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④,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东亚而言,支撑与维系东亚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又是什么?与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放眼历史,已经有不少有识之士给出了他们各自的答案,如李光耀(Lee Kuan Yew)先生提出的“亚洲价值观”⑤、傅高义(E. Vogol)先生对东亚文化的概括⑥等。可见,具有东亚特色的共同价值,是东亚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概括而言,以“君子”为原则的义利观、以“家族”为核心的秩序观、以“学习”为精髓的方法论,是东亚社会在人类共同价值、普遍观念基础上独有的特色与优势。

  第一,义利观是一个人判断是非曲直的重要标准。只有在道义的前提下权衡利弊,才能做出经得起考验的决定。一千年来,东亚社会深受“君子”文化的熏陶,以礼相待、以诚相交,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坦荡荡”与“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是东亚社会关系的理想模式。这个传统在当今的东亚社会关系中得以完好地继承,也应成为东亚国家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相互尊重的君子之交,是有别于西方国际关系准则的根本元素。

  第二,秩序观是一个人内心对自我言行的约束与要求,也是社会所有成员自觉遵守、共同践行的深层次意识。毫无疑问,无论在中国、日本,还是在朝鲜半岛,尽管表现方式和具体内涵有所不同,但“家族”观念作为东亚社会秩序重要来源之一的地位却不容否认。无论是在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介入、企业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社会权威的培育与巩固,家族秩序对东亚社会的影响无所不在。这也是根本有别于西方社会将宗教作为社会秩序来源的象征。当然,在国际关系领域,以家族秩序为指导的亲疏关系也不可避免地在东亚政治精英的决策中有所体现。

  第三,方法论是人与社会认识自己、认识他者并改造自己、改造外在环境的行为方针。对东亚社会而言,“学习”具有着特殊的意义。东亚社会不仅把学习与心灵需求联系在一起,视其为一种生活方式,还把学习作为进步与发展的阶梯。在东亚文化中,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学习也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广泛地吸取各种有益经验后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学习的对象不仅是强者,还有智者,更有仁者;学习是共享,既乐于做老师,也甘于做学生。战后东亚经济的起飞,正是东亚社会相互学习、共同学习的成果。

  相信上述具有东亚文化特色的价值理念,深受东亚文化熏陶的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知识分子都有所共鸣。无论流行文化如何变化,这些植根于东亚土壤的观念,始终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思维与行为方式。而这正是东亚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也是东亚文明传承千年而不被其他文明改造、取代的奥秘所在。

  可持续的观念

  “可持续”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中的重要一部分。同样,可持续的观念也适用于安全领域,并成为习近平时代中国安全政策中的理论创新成果。只有秉持这两种可持续的观念,才能够构建持久和平、永续繁荣的东亚命运共同体。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