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社评:中国重视规划 美国战略性失误
http://www.CRNTT.com   2024-05-10 00:08:26


  中评社北京5月10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金融时报》4月29日发表对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的专访。这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直言不讳,美国从未预料到会有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中美矛盾并非因为中国在贸易领域违反规则,而是因为美国出现了战略失误。这位经济学家举例说明,在电动汽车产业领域,中国10多年前就已经进行战略布局,而美国却毫无动作。

  这样的分析非常到位。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战略规划的国家。从第一个五年规划,到正在实施的五年规划,中国从来没有放弃战略布局。建设工业强国,是中国的战略目标。中国为此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实现工业升级。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借助于苏联援助,中国打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尽管中国工业偏重于重工业,结构不合理,但是,因为有了重工业基础,中国在汽车、拖拉机制造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中国日用消费品短缺,老百姓日子相对困难,但是,因为集中精力干大事,在工业领域完成一个又一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从而使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农业国家变为工业国家。

  改革开放,引入轻工业技术,中国工业实现了全面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经济,企业实现了原始积累。为瞭解决吃饭问题,中国充分利用自己西高东低的地理条件,修建水电站,不仅满足中国工业发展的电力需求,而且解决了中国农业生产灌溉问题。

  反观美国,早在上世纪初期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工业化国家。帝国大厦是美国工业帝国象征。波音飞机成为美国工业制造的明珠。航空母舰成为美国镇国之宝。可以这样说,美国发展工业基础雄厚,条件优越。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似乎得意忘形,在工业化发展道路上,逐渐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首先,美国高度重视全球分工,试图借助于自己的霸权地位,将全球财富据为己有。美国制造企业将工厂转移到其他国家,以此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当时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因为承接美国工业制造,迅速从废墟中站立起来。可是,当日本汽车和半导体产品销往美国的时候,美国惊讶地发现,引以自豪的汽车和半导体产业在日本等国冲击下,已经七零八落。美国国会议员在全国各地进行“政治表演”。他们挥舞着大锤,砸烂出口美国的日本工业制成品。美国一些产业工会制造噱头,在街头开展收费活动,只要缴纳赞助费用,即可参与砸烂日本产品的活动。在这场声势浩大政治运动中,日本销往美国工业制成品迅速减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