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社评:解决中美分歧需有平等基础上的前瞻
http://www.CRNTT.com   2023-04-03 00:04:40


CIIS图片
  中评社香港4月3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的年会上,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创始人、“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发言时指出,“中国展现全球外交能力”。讨论大国竞争问题的时候,他强调千年前宋代和辽国缔结了和平条约,这就是“澶渊之盟”。“对手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这个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国竞争不会就此消失,中美两国在哪些方面可以进行合作需要充分瞭解”。

  可以非常坦率地说,这种观点代表美国学术界分析中美关系普遍持有的立场。如何避免竞争变成对抗,如何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合作,这才是学术界需要讨论的问题。但是,由于美国长期处于强势地位,习惯于居高临下分析中美关系问题,因此,美国学术界一些学者总是从“实力地位”出发,希望中国能够作出让步,以便使中美和谐相处。

  这位著名学者特别提到中国历史上的“澶渊之盟”,所包含的价值趋向值得玩味。美国学者希望中国委曲求全,以输送商业利益的方式,换取双方和平相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一些学者仍然没有从平等角度思考中美关系问题,当然也不可能找到中美和平相处的正确道路。

  公元1004年秋天,辽国大军南下,直扑宋朝的首都。两国在宋朝澶渊对峙,宋朝被迫签订协议,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协议的内容包括,宋朝每年向辽国支付银10万两、绢20万匹,辽国撤军。这是一个赤裸裸的不平等条约,是宋朝削弱军权军事抵抗能力不足条件下,被迫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

  尽管一些历史学者极其美化这个所谓的“和平条约”,认为宋朝在军事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签订条约,实现了和平发展,并最终在贸易中削弱对方的实力,保存了自己的根基。但是,更多的学者认为,这样的协议具有非常明显不平等性,因而不可能确保国家兴旺发达。历史事实证明,协议签订之后,宋朝并没有强大起来,反而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被迫迁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