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评:印度退出RCEP谈判 也许会后悔
http://www.CRNTT.com   2019-11-06 00:02:59


  中评社香港11月6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11月4日晚,在泰国曼谷进行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第三次领导人会议终于达成了协议。16国领导人在会后发表联合声明称,RCEP15个成员国已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准备明年签署协议。声明同时称,“由于印度有重要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印度的最终决定将取决于这些问题的圆满解决”。

  始于2013年的RCEP谈判,日前由相关国家贸易/商务部长在泰国曼谷进行了最后的努力。由于相关国家在此前已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扫清了许多障碍,因此在此轮谈判前国际舆论曾乐观地认为,这一谈判有望在年内达成协议,但在最后关头,这些年来一直在该谈判中拖后腿的印度,仍因在削减关税这一根本问题上无法妥协,于11月4日在最后一刻宣布退出这一谈判,于是由其他相关国家达成了该协议。

  本来,这一协议包括中日韩和东盟10国以及澳新与印度,谈判涉及约20个领域的关税减让。这16个国家的人口占全球的一半,贸易额和GDP据占到全球的三成。如能达成协议,这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自由贸易区。这其中的日本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越南、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文莱已于2015年达成了TPP协议,目前中日韩国三国也在进行FTA谈判。虽然随着印度的退出,RCEP所覆盖的人口减少了一大块,但仍是该地区一项重要的自由贸易协议。其人口仍远远超过TPP11国,也同样明显超过日本与欧盟的EPA(经济伙伴协议)所覆盖的人口。就经济规模而言,由15国组成的RCEP同样是TPP所望尘莫及的,与日欧EPA也不相上下。

  此前该协议的谈判之所以如此经年累月,主要症结在于印度,因为印度非常担心一旦签署了该协议,中国价廉质优的制造业产品和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将对本国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去年印度对华外贸逆差达530亿美元,占其外贸逆差的三成之多,对印度来说当务之急是缩小这一逆差。另外,在印度官方看来,中国产品还对其国内的制造业产生了巨大压力,所以印度广大中小企业强烈要求维持目前的关税水平,以免遭受更大的冲击。印度不仅始终对直接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保持高度警惕,甚至对从其他国家转口进入印度市场的中国产品也始终保持警觉。在去年的谈判中,就是印度在最后关头拒绝做出让步而导致谈判功亏一篑。

  今年10月在曼谷的谈判中,眼看各国就要达成协议了,印度却再度提出超出预期的保护性措施,主要涉及自动触发机制所覆盖商品的原产地原则。本来这一问题在此前已经谈妥,印方也已经同意,可在即将完成尾声之际,印度却再度出尔反尔。

  作为降低关税的前提条件,印度要求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以便在进口产品在超过一定限度时可通过临时征收关税来应对。在10月举行的RCEP部长级会议上,印度再次提出这一要求。世界贸易组织10月31日发布专家组报告,裁决印度实施的数项出口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相关规定。专家组报告指出,印度政府在多项出口激励计划中,通过减免关税、企业税、债务等方式,向其出口商提供了禁止性出口补贴,违反了该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中的相关规定。专家组建议,自报告公布后90天到180天内,印度应陆续取消各项违规出口补贴。但显而易见,这一裁决未能有助于推动印度在这一谈判中采取更加理性务实的姿态。

  据印度外交部披露,在上月习近平主席访印期间,莫迪曾言之凿凿地对习近平表示,印度欢迎RCEP,习主席对这一姿态表示赞赏,并坚信其他成员国会充分注意到印度的相关关切。

  实际上,如果印度签署该协议的话,由于该协议要求各成员国放宽在投资和服务领域的规制,印度工商部曾认为此举将有利于印度吸引外资,从而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而吸引外资一直是莫迪政府既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印度过去一直对市场开放表现出的消极态度,早在此轮谈判之前就有一些国家无法忍受印度没完没了地提出新的要求,呼吁剔除印度后再推动这一进程。看来,莫迪政府还是未能顶住国内的巨大反对压力,从而未能及时加入这一不可阻挡的国际潮流。

  在全球反自由贸易的逆流肆虐之际,除印度以外参与这一谈判的各相关国家均以维护自由贸易这一大局为重,都以不同方式为此做出了贡献。如今特朗普政府坚持“美国优先”政策,对全球贸易的正常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这一背景下RCEP如能包括印度在内在年内达成协议,显然对全球贸易是一大利好。作为一个深受瞩目的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增长潜力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今后能更好地进入印度市场,所以参与谈判的相关国家也愿意对印度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但印度仍坚持对采用中国原材料生产并经由东南亚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关税,连日本也对这一立场很难接受,因为其中很多产品是由在东南亚的日资企业生产的,印度坚持对此征税,对眼下与韩国的贸易争端正陷入白热化的日本来说,这是很难让步的。

  虽然降低关税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潮流,但印度的关税水平尤其是制造业产品的关税却始终居高不下。以汽车为例,日本是全球汽车生产大国,汽车是其一大支柱产业,每年大量出口汽车,所以日本的汽车关税为零,韩国为8%,中国是15%,泰国达到80%,而印度却高达125%。这么一来,哪个国家的汽车在印度市场还会有竞争力呢?再来看看智能手机,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智能手机关税均为零,泰国也就5%,而印度仍高达20%!钢铁产品日本和韩国的关税也都是零,中国根据不同品种为3~8%,泰国为5%,印度还是15%。印度并非只是担心制造业产品遭受外国冲击,在农产品领域也同样如此。以乳酪为例,中国的关税仅为8%,而印度则为30~40%(以上数据均来自世界贸易组织)。如果印度能与时具进,逐步削减诸如智能手机的关税的话,则亚太地区的相关国家之间就可望形成一个巨大的供应链。印度暂不加入该协议,对相关国家并不会带来任何明显的损失。相反,在相关国家明年签署该协议并实际受惠于各协议后,印度也许会感到后悔莫及。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