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社评:中美关系缓和?真相或假像?
http://www.CRNTT.com   2018-10-21 00:02:00


  中评社香港10月21日电(评论员 彭念)就在彭斯的“铁幕演说”吹响美国对华全面“围堵”的号角不久,美国接连释放出一系列“缓和”信号。比如,美国财政部的最新报告未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美国防长马蒂斯在与中国防长魏凤和的会谈中也表示希望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军事关系。这一连串的“转变”让外界直呼中美关系出现缓和。

  然而,这到底是美国释放的“烟雾弹”呢?还是美国真心实意的“求和”之举?换言之,在面对美国自相矛盾的政策信号时,我们究竟该如何评判?如何分辨其“真情”或“假意”?

  以此次中美关系的新动向为例,分析者们以美国财政部的报告及美国防长的讲话作为证据,得出美国缓和中美关系的结论。乍一看,这一推理有理有据,似乎符合逻辑和事实。不过,倘若我们再来看美国B-52战略轰炸机飞越南海,美国科考船(隶属美国海军)停靠台湾港口,我们似乎也可以得出美国并未缓和中美关系的结论。因此,对于事件的孤立验证,而非联系验证,我们就很容易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从而不知所措。

  在面对这些相互抵触的政策信号时,我们需要“去其真伪”,从而避免误判资讯、反馈错误信号,导致错过缓和关系的有利时机。

  然而,如何“去其真伪”确实是一个难度颇大的复杂工程。至少,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政界、学界还是媒体对于特朗普政府的决策知之甚少。此前,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接受美国福布斯新闻网的采访时就表达了类似的困惑,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对特朗普政府内部“到底谁能够影响最终决策”一头雾水。显然,这种政策的不透明的确影响了外界对美国对华政策的理性判断。

  尽管如此,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也并非“无迹可寻”。至少,一些基本的共识和方向性的判断已经确定,比如中国已经是美国明确界定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对华政策全面转向制衡等。在这些基本框架下,中美关系的走向大致可以确定,只是在这一范围之内的局部调整需要仔细研判。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