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莫让“防伪码”变“伪码”
http://www.CRNTT.com   2024-04-02 16:51:56


  中评社北京4月2日电/网评:莫让“防伪码”变“伪码”

  来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扫描商品防伪二维码显示为正品,包装和使用感受却有出入。有消费者反映,购买商品后遭遇虚假防伪码和“自制”防伪查询网站,联系官方渠道查询才让虚假防伪码现出原形。记者调查发现,防伪码和查询系统都可以花钱购买,甚至能量身定做。而一些冠以“中国”“全国”名号的防伪查询系统也是由商业公司运作管理,并不具备可靠、权威的资质。(3月31日《成都商报》)

  防伪码相当于商品的“身份证”,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微信等扫一扫功能,就可以通过防伪系统扫码查询信息,来辨别商品真伪。可是,令消费者意想不到的是,商品可以造假,就连防伪码也概莫能外。扫码结果明明显示为“正品”,联系官方查询却告知并非“正品”,是“名副其实”的假货。不止防伪码是“赝品”,扫扫描防伪码后,跳转的查询系统也是“自制产品”,“一条龙全套造假”,消费者若不去官网查询,认真甄别,难免会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圈套”。

  商品的防伪二维码,变成“伪码”,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护身符”和“通行证”,不仅会让假货的“畅通无阻”,严重损害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利益,也会对社会诚信构成挑战,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无序竞争。

  虚假防伪码之所以“大行其道”,一方面源于商家造假成本低,花几分钱就可以商品摇身一变成“正品”,身价倍增;与此同时,防伪码固然能刨根问底,但现实中,较真的消费者毕竟是少数,主动到官网核实查验的消费者,更为凤毛麟角;更为重要的是,《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要求,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在承接防伪技术产品生产任务时,必须查验委托方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包括营业执照、权威机构的检验合格报告、商标持有证明与质量标志认定证明等。而部分生产制作防伪码的公司,见钱眼开,见利忘义,根本不查验商家的相关证明材料。一些购物平台也助纣为虐,对商家使用虚假防伪码,不严格审核把关,视若无睹,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虚假防伪码呈泛滥成灾态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