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挡记者的镜头,遮的是面向公众的窗口
http://www.CRNTT.com   2024-03-14 11:46:29


  中评社北京3月14日电/网评:挡住记者的镜头,遮住的是面向公众的“窗口”

  来源:红网  作者:赖世伟

  3月13日早晨,河北燕郊一商铺发生疑似燃气泄漏引发的爆燃事故,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情况如何?伤亡如何?都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迅速赶到燕郊爆炸现场做直播报导,然而,当记者说到应急消防公安正在介入时,画面中就“介入”了许多人,试图遮挡镜头,甚至阻挠报导。

  对此,《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表达了强烈批评。他指出,对非涉密且公众关心的突发事件进行现场报导,是新闻机构的权利,也是职责。各地政府应当在确保现场救援不受打扰的前提下,为新闻报导提供便利,而不是进行无端的干涉和制止。胡锡进进一步强调,央视记者的报导行为完全符合国家宣传部门的相关规定,应当受到鼓励。对这样的报导进行阻拦,显然是旧思维的惯性在作祟,是应当纠正的一次不当行为。

  记者的镜头,是公众瞭解世界的“窗口”。在这个信息化、透明化的时代,公众对于突发事件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应当得到充分尊重。而新闻报导,正是实现这一权利的重要途径。事故发生时,记者们冒着危险,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的就是将真实、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公众,让公众瞭解事实真相,消除恐慌情绪。

  然而,一些地方在发生事故时,却喜欢采取“捂盖子”的做法。2015年南都记者暗访证实深圳警界多名官员酒楼吃娃娃鱼一事遭殴打、2023年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水电站放水致教师溺亡”一事遭围殴……他们限制记者的现场报导,删除相关视频,甚至对记者进行威胁。这种行为不仅令人愤慨,更是对公众知情权的粗暴侵犯。

  事实上,一个开放、透明的社会环境,对于政府和公众来说都是有益的。尤其是灾情事故发生时,政府及时公开信息,接受媒体直播,不仅能让公众瞭解事实,更有利于社会各界及时援助、予以支持。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如果演变为阻挡新闻报导,着实不可取。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