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环保“整改销号”不能流于形式
http://www.CRNTT.com   2020-09-28 00:19:17


 
  更进一步,当地那么多相关职能部门都对这家在中央环保督察那里“挂号”的企业“照顾有加”,背后除了监管失职,是否还有某些不正当的利益勾连,有违“亲清政商关系”的要求,也须彻查。可以说,一地监管部门这般集体“失语”对应的作风生态问题,或比企业违法生产带来的环境生态破坏问题更严重。当地要求“结合干部作风、政治生态建设,对全县采石采砂行业进行集中整治”,非常有必要。

  此外,湖南生态环境厅的通报中还特别指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平时不作为,临时搞突击。通报指出,当地曾下发开展砂石土矿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而其出台与实施时间与督察组进驻时间基本吻合。由此可见,突击治理的嫌疑非常大。更值得警惕的是,当地的整治方案还要求,对被投诉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的矿山企业“一律停业整顿”,而这与禁止环保“一刀切”的规定明显抵牾。

  而这其实也是现实警示。一些地方将环保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表面看是为了地方经济着想,但要知道,对违规违法行为的“不作为”,最终往往会以“乱作为”收场。长远看,这将给地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双输。唯有真正依法依规,落实日常的监管职能,形成常态化治理,给企业带去准确、健康的预期,才能实现“金山银山”与“绿色青山”的双丰收。

  对中央督察交办的案件阳奉阴违、敷衍以对,这样的表现足够恶劣却并非孤例。如日前,第二轮第二批7个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反馈中,也包括“核实了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此加以严肃处理无疑是必要的,但另一方面或也应思考,如何把纵向的环保督察效力拓展到横向的环保监督中来。唯有纵、横向的监督共同发力,弄虚作假的整改,欺上瞒下的“不作为”,或才能早日“无处遁形”。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