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人口红利”该转化为“人才红利”
http://www.CRNTT.com   2019-04-04 00:19:23


  中评社北京4月4日电/网评:“人口红利”该转化为“人才红利”

  来源:环球网 作者:刘志军

  随着2012年我国15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内首次出现绝对下降,关于“人口红利”正在消失的讨论成为社会热点。但到底如何客观和发展性地认识人口红利,尤其如何看待其当期收益背后的远期风险,如何未雨绸缪应对人口演变背后潜藏的社会风险,都还值得深入讨论和反思。

  人口因素是社会生产过程中最能动的要素,从最粗浅的层面来理解人口红利,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待抚养或赡养人口相对较少,推动国家经济往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方向发展。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以及人口负增长年代即将到来,人们不免担忧人口红利消失,并因此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引发养老保障等诸多问题。

  但首先,从数量上讲,劳动力的认定有赖于劳动年龄的界定。在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社会劳动强度减轻、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社会劳动形式日趋多元的今天,整个社会的可用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而通过提高既有劳动力的参与度也将直接决定有效劳动力总量。因此,即便是数量意义上的人口红利,亦非很多人担心的那样会迅速消失。


  其次,从质量上讲,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及发展方式转变,归根到底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因此,人口红利背后,并不是简单的劳动力数量多少的问题。很多的论述都预设了劳动生产率恒定不变,因此,劳动力多寡直接决定了人口红利的多寡。然而,严谨意义上的人口红利要转换为单位劳动力的产出即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有意义。因此,仅着眼于年轻人占比或人口年龄结构来简单地谈人口红利,就忽视了背后应该着重考虑的人口智力结构、技能结构、社会劳动力需求结构及其他因素综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