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应重塑台湾在中国抗战史叙述中的地位
http://www.CRNTT.com   2017-04-03 00:22:07


镇压雾社起义后,日军残忍展示所斩下的起义者人头。
  中评社北京4月3日电/网评:应重塑台湾在中国抗战史叙述中的地位  

  作者 张遂新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博士生 

  长期以来人们谈及抗战的开端必称“七•七事变”,“八年抗战”的认知由此根深蒂固,后来逐渐有学者意识到不应忽视东北沦陷后当地人民艰苦卓绝的抵抗运动,提出抗战应该从“九•一八事变”算起,因此“十四年抗战”也日益成为主流认知,近日,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这无疑是抗战史教育的一个重要进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台湾都没能被考虑在内,这一疏漏也给了“台湾不存在抗日”论滋生的土壤。如李登辉就曾声称二战时期台湾同胞“作为日本人,为了祖国而战”、台湾抗日是“看到鬼”云云。台湾不存在抗日的论调固然是不值一驳的,但李登辉利用不少民众对“抗战”概念的理解偏差大做文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迷惑性。 

  事实上,将抗战延展为十四年仍然是不够全面的,台湾和东北同样是被日本侵占的国土,沦陷后当地人民同样进行了长期的抵抗斗争,为何抗战却单单要从东北沦陷算起呢?因此笔者认为,抗战不止八年、不止十四年,而是五十年,台湾抗战在中国抗战史中的重要地位尤其不应被磨灭。
 
  侵华图谋长期是日本扩张野心的一部分,早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订了“大陆政策”,将征服中国提上战略议程,而入侵中国本土的第一次尝试就发生在台湾。1874年日军藉口琉球船民遇害事件出兵征台,制造了“牡丹社事件”,尽管最终占领台湾的企图未能得逞,但入侵中国的野心已全然暴露。
 
  1894年,不甘失败的日本乘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出兵朝鲜,挑起甲午战争,与清朝全面对抗。1894年10月24日,日军在花园口登陆,侵入中国本土。笔者认为,花园口登陆事件应被视为抗战的开端,因为自此开始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为止,从辽东、山东到澎湖、台湾以至于东北和内地,中国国土上不间断都有日军驻扎,代表着日本占领行为的持续,而中国军民始终没有放弃抗争。
 
  中国民众的抗战正是从台湾开始的。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到以后,台湾民众“奔相走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在多番努力无果后,台湾绅民拥戴丘逢甲、唐景崧、刘永福等人组织“台湾民主国”领导武装抗日,决意“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一时间“全台皆兵”,即使是“台湾民主国”败亡以后,台湾爱国绅民仍前赴后继、节节抵抗,数十万人在抗战中牺牲。日军花费半年时间才将台湾的抗战烽火暂时扑灭,付出的伤亡代价甚至远超甲午战争。 

  在日本殖民统治的前二十年里,台湾的抗日活动此起彼落,据统计,“攻击日本官吏办务署、屯兵处、派出所”事件共有九十多起。如早期有台北简大狮、云林柯铁、屏东林少猫等“抗日三猛”为代表的各地武装力量抗战七年,给予了日本殖民统治者沉重打击;1907年有蔡清琳发动北埔起义,杀死日人50余名;1912年有刘乾、林启桢在林圯埔起事,攻陷顶林派出所,杀死日本员警3人;1915年有余清芳等人在台南西来庵集结民众,以宗教相召发动起义,他们四出袭扰,杀死日人数十名,对日本殖民统治造成了极大震动。此外,台湾原住民也投入到了抗日斗争中,1930年,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领莫那•鲁道的率领族众发动雾社起义,杀死日人百余名。 

  日本殖民当局对台湾民众的反抗无一例外进行了残酷镇压,致使武装抗日活动逐渐陷于沉寂,1930年的雾社起义成为了台湾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抗日事件。然而就在雾社起义次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此时东北人民也就从台湾同胞手中接过抗日大旗,在白山黑水间开始了下一阶段的抗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