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警惕“恐惧营销”手法
http://www.CRNTT.com   2021-11-05 14:29:13


  中评社香港11月5日电/大公报报道,据安里控股董事总经理徐佩芝发表的文章说,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季”即将来临,许多商家开始推出一系列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物。伴随着各大品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折扣优惠,消费主义又开始席卷网络,其中包括一种容易被人忽略的营销模式─“恐惧营销”。

  “恐惧营销”指的是商家利用消费者生活中可能注意到又或是未有为意的问题和危机进行夸张渲染,放大消费者的焦虑情绪,让消费者急于找到解决办法的一种营销手段。20世纪,广告业盛行这样一种“以消费者的负面情绪(通常是内疚和恐惧)”为靶点的营销方式。

  以某“健康食品”品牌为例,食品厂家利用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和对疾病的恐惧,将油炸食品、快餐等标签为引发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垃圾食品”,令消费者产生“吃垃圾食品对健康有害”的概念,再将自己的产品标签成“健康食品”,引导关注健康的消费者购买产品。先引起消费者对问题的关注,再加剧焦虑,最后向其推销产品,就是典型的“恐惧营销”模式。

  除了制造消费者的健康焦虑,部分品牌还会利用两性之间的冲突,引发女性对于自我的焦虑,增加女性消费者冲动购物的机会。一家卖紧身胸衣的公司在广告词中提到“男人和女人的眼睛,每天都在评判你的美丽”,提醒女性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会关注她们的身材。只要留心地铁、电梯和手机中的社交媒体,人们就会发现“恐惧营销”无处不在。

  为什么商家和广告商热衷于采用“恐惧营销”手段宣传产品?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对于失败的恐惧比对成功的希望更能够说服自己。成功的希望倾向于麻痹我们,而恐惧才能激励我们。许多商家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让消费者看到那个“令自己恐惧的自己”,达到自己卖出商品的目的。

  利用消费者负面情绪进行营销的品牌,一定程度上要为伤害消费者的心理健康负责,长远看来并不能促进顾客和商家真正的连接。

  在营销中,商家应该实事求是的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为了引起消费者的恐惧心理而进行夸大,容易引发舆论危机和令消费者反感,实在是得不偿失。而消费者则需要在挑选商品的过程中保持理性和维持独立思考,谨防误坠品牌“恐惧营销”陷阱。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