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陈亨达:大湾区强化金融实力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8-11-28 11:11:17


陈亨达:若各城市的金融力量加强协作,大湾区必能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金融区域。(资料相)
  中评社香港11月28日电/香港中国商会常务副会长陈亨达表示,习近平主席曾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与金融业息息相关。大湾区的金融规模已达世界级水平。截至2017年底,粤港澳银行总资产7万亿美元,总存款4.7万亿美元,均超过纽约和旧金山湾区;2017年保费收入1,28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25%;港深主板总市值逾5.5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四。香港金融业发展成熟,是国际金融中心,在推动大湾区金融发展,是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陈亨达表示,今年中,特首林郑月娥女士提出金融业四个发展方向:(i)促进湾区内生产要素流动;(ii)确立香港的金融优势;(iii)集中引领创新资源,以及(iv)打造大湾区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

  先讲大湾区内部,现时四大生产要素:人员、货物、资金及资讯,并不能在湾区内自由流动,因为粤港澳11城市分属于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如果要资源更有效率地分配,不同制度产生的限制必须尽力降低。

  中央公布不少措施,方便港澳居民赴粤生活。今年中宣布,准许内地居住的合资格港人申请居住证。区内人员增加流动,资金流动便自然频繁,金融服务需求亦更迫切。不单只日常消费,存贷款及理财等银行服务需求亦日增。

  打通民生金融采先易后难

  制度限制一时间难解决,可采先易后难方式,简化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开立银行户口,以及让电子支付系统北上。运作成熟后,由单向变为双向,便利整个湾区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除民生金融外,产业金融亦需满足。粤港澳企业都有投融资需求,推动各城市的金融服务互联互通,便可充分利用金融资源,提升效率。为了吸引湾区内企业来港发债,香港推出债券资助先导计划,为5年来未在港发债的企业,提供最高500万元补贴,并给予投资者税务优惠。

  香港可成为财资中心,作为拥有国际业务的企业“内部银行”,协助其运用分支机构的现金、融资、汇兑、投资和对冲等,降低企业整体财务和运作成本。香港已修订税务条例,宽减财资业务的利得税50%,以吸引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

  上市改制助创科企业融资

  陈亨达指出,要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化成粤港澳国际金融圈,人才是不可或缺元素,大湾区必须培训更多国际金融人才。特区政府正筹办金融学院,预期明年中成立,目的是培育金融业领袖人才及推动货币与金融研究,但不会为从业员提供培训。

  除了打通内部实体经济血脉外,大湾区的目标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现时湾区汇聚多家创科龙头企业,深圳-香港地区在全球创新集群排名,仅次于东京-横滨地区。让创科企业成长,完善的集资融资及财务管理的金融服务甚为重要。

  此外,香港今年改革上市制度,准许未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拥有不同股权架构的创新企业,可在本港上市。新措施有望聚集创科行业投资者,建立有利氛围,使创科企业更易融资。

  金融业本身的科技发展亦不容忽视。近年银行、保险及财富管理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提供精准服务,降低成本控制风险。现时电子支付工具在内地甚普及,香港亦不甘后人。去年发出16个电子支付牌照,今年9月推出24小时支付系统“转数快”,不同银行户口亦可互相支付。

  建设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的另一目标,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香港金融业发展成熟,又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可成为“一带一路”投融资中心,为基建项目集资、配对及风险管理。

  金管局成立了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汇聚不同持份者,引导资金投向具回报的项目。现有95家机构合作伙伴,长远可建立群聚效应,吸引更多区外企业以香港为拓展“一带一路”业务的基地。

  陈亨达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国际化程度最高地区之一,当中香港既高度开放,应对金融危机经验丰富,是中国金融业开放最理想的“试验田”。若各城市的金融力量加强协作,大湾区必能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金融区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