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陈立基谈如何充当一带一路“超级联系人”
http://www.CRNTT.com   2017-06-19 17:28:22


陈立基先生。
  中评社香港6月19日电/全球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早前在北京圆满落幕,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速推进,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有能力发挥其独特优势。

  而作为香港上市公司凯顺能源(08203)主席,东英金融集团创办合伙人,陈立基立足香港,是“一带一路”最早的一批探路者之一。在金融界有着三十年经验的他眼界开阔,实力也不容小觑,次次出手都是大买卖。当年凯顺买入蒙西矿业,之后套现10亿,即为公司带来可观盈利,一买一卖不过三年。在蒙古买完矿业,凯顺能源又瞄准俄罗斯的石油。紧接着2010年,凯顺又以逾3900万美元收购一间于塔吉克斯坦从事煤炭及无烟煤开采及勘探公司。

  但在商界沉浮多年后,他反而沉淀出一种洗尽铅华的平实气质。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坐在椅子上配合摄影师调位置,不时同大家开几句玩笑,现场气氛十分轻松,坐定后,他首先娓娓道来自己这些年的发展历程,随后重点谈到在中亚做生意的经历。接着他笑谈自己还是很传统,跟年轻人不一样,却仍然会努力理解新事物,发展新经济最后他跟我们分享了对未来的展望,表示下一步还是坚持走在服务“一带一路”的道路上;同时他表达了对政府和香港年轻人的期望,盼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才冲出香港。

  跨界人生带他率先走上“一带一路”

  从一开始帮助中资投资,到创立投资公司投资能源,再到从事出口贸易和充当“超级联系人”。从陈立基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成功走上“一带一路”这条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道路,虽然有机缘巧合的因素,更多的是不断积累经验后练就的锐利眼光,以及踏实做事的务实精神。

  问:请介绍一下您自己什么因缘际遇之下走上“一带一路”并要坚持走下去?

  陈立基(以下简称:陈):我是银行出身,在金融界有超过三十年的经验。开始的时候,在银行做中国贷款,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是中国改革开放,于是,抓紧这个机遇下海经商。当时和几个年轻人一起创立了东英金融集团。在创业的头十年,我们主要是帮助中资在香港招商引资。后来到了2000年,就开始了一些小的改变。累积一些经验后,联合一些中资企业向外投资。在2003年创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这个对提升我们的大局观和世界观有很大帮助。这些中资“走出去”,除了来香港以外,希望通过香港这个跳板跳出去海外。我们去过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如俄罗斯,罗马尼亚开始投资,从而累积了一些经验。

  2008年开始进军内蒙古,通过凯顺能源在内蒙古投资一个很大的焦煤矿,由零开始。因为自己是做金融出身的,从来没试过挖煤,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从一块地怎么去规划,直到一个煤矿基地建好,我们开始挖煤,洗煤及出售。整个流程都经历过一次。2011年,大市开始有小小的下滑,我们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将这个内蒙古投资卖了出去。

  然后,因为机缘际遇,英国的煤矿公司在中亚有一个投资,缺乏资金,就来香港找我们。做可行性研究的时候,我们考虑香港有背靠中国内地的优势,而中国是个生产强国,需要很大量资源,在中亚投资这样的资产很有用,趁着低价的时候就进入。当时中国政府规划与当地合作修建铁路,这对未来的运输物流很有帮助。在哈萨克斯坦及塔吉克斯坦投资之后,我们卖一些资源产品、制成品到中国内地市场。

  过了几年,当地铁路网络已经形成规模,我们开始进入了中亚,去到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这些地方进行了一些小投资。此外,我们在塔吉克斯坦也有投资。塔吉克斯坦毗邻阿富汗,运往阿富汗的物资很多都要经过此地,因此,特别具有战略地位。阿富汗的人口只有几千万,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所以物资缺乏。最近我们在阿富汗投标一个电站,如果成功,会转手给中国大型国企和工程公司。因为国企和工程公司更具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但是我们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知道怎么去做投标。这就是香港人的“超级联系人”角色。

  除了“一带一路”之中的一带,我们也进军海上丝绸之路。越南是第一站。我们在越南之前也曾经尝试过很多国家。在越南,也是发挥了“超级联系人”的作用。在当地我们发现了一些铝土矿、锆矿,也看到了很多企业需要这样的资源。其中很重要的客户是日本公司Daiichi Kigenso Kagaku Kogyo Co. Ltd.,全球最大的锆生产商。我们很幸运地和他们联系上了,在越南这家企业的几百里外,找到了锆矿。然后他们下订单。我们并为他们做品质调查、提供物流运输服务。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超级联系人”角色。我们不是纯粹做一个中间商,还提供了产业链条和整套服务,所以,形成了很重要的一个业务板块。

  为什么我们会去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呢?因为这是大势所趋。很多香港人都没太留意国家的这个宏观策略。其实中国内地很早期就有这样的战略。上个世纪50年代,在亚、非、拉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已经有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支持当地建设。最著名的就是坦赞铁路。到上世纪80年代,中资建筑公司在中东地区做了很多修桥铺路的基建项目。1979年以后,中国渐渐富裕起来,也继续援助这些地区的发展。2003年之后,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真正地“走出去”了。到2011年,已取得很大成效。至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新的路程。之后,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一带一路”。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