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优化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3-10-20 02:13:59


  中评社北京10月20日电/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包括“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等,这为我国更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

  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失衡的背后在较大程度上是由空间经济发展规律使然。在经济发展起飞阶段,各类生产要素向一线城市和区域型大城市涌入从而形成少数重点地区带动中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由此引致的“虹吸效应”拉大了城市间的发展差距。

  随着近年大城市经济集聚程度的持续提高,一方面,生产成本的空间差异催生了生产要素从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扩散的需求;另一方面,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的改善降低了产业在城市之间的迁移和交流成本。由此,以管理和研发为主且能够集约化利用土地空间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于中心城市、对成本较为敏感的制造业分布于外围城市的空间功能分工格局逐步形成,中国城市分工模式逐步由“工业分工”进入“功能分工”的新阶段。特别是在当前高度信息化、全球化以及国内大循环不断被强调的时代,经济活动在超越城市个体的更大区域范围内不断经历着空间重构,城市间的要素流动更加频繁、功能联系持续提升,以城市网络为主体、以功能分工为依托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日益凸显。

  2022年3月,工信部、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指出,大中城市主动承接超大特大城市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因此,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既是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发展趋势,更是将成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发展成熟的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发达,生产性服务功能逐渐成为其发挥外向作用的主导功能;而外围城市则以不同类型的生产制造业为主,其生产制造功能的专业化程度也呈强化趋势。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深化有助于根据不同城市的比较优势将产业在城市之间进行精细化地分配,这不仅增强了城市群中产业结构的完整性,还能够通过突破城市之间局域化分工模式强化城市之间的连锁关系,使得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方式从单一聚集为主向多元聚集与分散相结合为主转变,最终形成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城市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加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在促进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的过程中,应围绕以下五大方面制定和实施具体举措:

  一是以中心城市为先导,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中心城市的中低端生产制造等非核心功能逐步有序向外围城市转移,构建大中小城市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同时加快推动中心城市集聚创新要素、增强高端服务功能,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形成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二是以产业共生为抓手,激发分工动力。借助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和国内大循环这一契机,通过延长产业链、拓展供应链和分离价值链等方式将更多的外围城市纳入产业布局,避免出现名义上为城市群成员,实际上各自为政的局面。各城市要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明确相应的功能定位,在细分领域占领行业制高点,避免盲目追求新兴产业而导致过度竞争和重复建设。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