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联合早报:减缓就业市场转型冲击
http://www.CRNTT.com   2020-11-03 15:55:09


  中评社香港11月3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社论说,拥有上百年历史的罗敏申百货公司清盘,被喻为是本地零售业的标志性事件,并衍生出不同的解读。科技的一日千里,颠覆了不少既有行业;冠病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则直接考验所有行号的生存能力。经济生态的改变,更冲击就业市场前景。尽管政府在疫情暴发后接连拨款,力保员工饭碗,大家都清楚这并非长远之计。经历科技和疫情的双重冲刷,唯有适者生存;企业如此,员工亦然。

  领导全国就业理事会的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日前在两场研讨会上发言时指出,经济结构转变正淘汰劳动市场的低端工作岗位,要避免本地员工陷入无业困境,理想的做法是允许劳动市场的“创造性破坏”,让一部分岗位被自然淘汰。但政府也意识到这个过程的代价,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对于会在过程中丢失工作的员工而言,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调整心态,迎接新现实。

  就业率并非单纯的经济数据,更关系到无数个人和家庭的尊严和生计。因此,经济转型作为一种现象,不仅是经济结构的改变或提升,其过程也涉及无数受影响员工和家属的仿徨、焦虑等心理创伤的重大社会代价。所以,如何减少经济转型的社会代价,必须是主政者慎之又慎的责任。然而,社会又不能因为担心代价而裹足不前,因为科技发展和疫情冲击并不会停下脚步。

  就员工而言,如果不幸所属的行业遭科技和疫情淘汰,就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设法转行。这也是政府不断强调要终身学习,确保自己的技能可以跟上时代步伐的原因。尽管隔行如隔山,转行或许意味着此前所累积的技能和经验无效,个人市场价值和收入必须打折,但总比守株待兔,坐以待毙来得强。政府此前的各种保饭碗的援助措施,只能应一时之急,一旦措施结束,缺乏市场价值的工作岗位还是难以保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