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胡锦涛访美后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胡锦涛访美需要赢得“台湾问题操之在我”的主动权
  .美国对台“废统”的反应模式
  .“废统”后的两岸关系走向
  .在台湾问题上塑造中美“战略诚信”

  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必须经受“铁与血”的洗礼。台海两岸的分裂,一方面是二十世纪留给中国人的不幸政治遗产;另一方面, 各种危机的不断爆发以及两岸关系的复杂发展, 也对中国大陆内政外交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在提出“和平崛起”口号的同时,必须内修政治文明,外举国家形象。陈水扁提出的“废统”后, 台湾执政当局下一步会做什么?胡锦涛访美又如何赢得“台湾问题操之在我”的主动权?中美双方在塑造“利益相关者”合作关系的同时是否有可能“联手制台”,阻止渐进式台独的发展? 

  胡锦涛访美需要赢得“台湾问题操之在我”的主动权

  台海两岸局势的风云变幻直接影响到中美关系的阴晴交替, 更影响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访问,要在台湾问题上和美国进行交涉并非易事。 从某种程度上看,本次访问需要赢得中方在台湾问题上“操之在我”的主动权至少面临三大困难:

  第一, 虽然中国一再把台湾问题当作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问题,但是从目前美国国内环境考虑,美方关注最多的还是其他一些涉及贸易、朝核谈判、能源合作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要让美国从行动上表示对台湾的进一步“惩戒”几无可能。

  以中美贸易争端为例。 目前,中美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中美建交二十六年来,双边投资迅速发展,贸易额从建交时候的二十五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二千亿美元左右。 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虽然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千多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也给美国带来了明显的利益,如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小麦、大豆、柑橘等农产品,和飞机、化肥等机电设备,一般估算每年为美国创造四百到八百万个工作岗位,为美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但是,近年来,美方也一再就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能源开发、农产品检验检疫等问题对中方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表示: 美国对中国“是否合作、合作好坏”的判断基于三个标准: 一是中国对知识产权和WTO承诺义务的执行情况;二是中国内部法制建设,是否仍以行政手段补贴出口,或制定与国际社会普遍标准不同的规则来获利;三是中国市场开放程度和决心。在美国举国上下弥漫着对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忧心忡忡的情况下, 胡锦涛主席访问的首要任务, 无疑是要向美方说明中国的立场,争取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就台湾问题与美方进行实质性而非程式性的交涉,中国除了需要具备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段之外,更关键的是要对美方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从过去的经验来看, 中方在这方面显然缺乏充分的准备。

  第二,中方此次处理台湾问题的难处,还在于美国国内依旧有一些人固执地把台湾问题当作自己的“内政问题”,希望甚至有意制造两岸“和而不统、分而不离”的分裂、分治状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