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解读
韩锋(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但由于历史、国际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参与国际和地区合作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周边地区国家对中国也不够了解,中国与周边地区关系也时起时伏。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关系都有了极大改善,并逐渐由初动参与地区合作到主动推动地区的合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一直强调「与邻为善」、「与邻为伴」。近几年来,中国进一步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外交思想,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

  首次提出「睦邻、安邻和富邻」概念

  二○○三年九月十九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中国云南省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上指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政府外交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提出了「安邻」和「富邻的概念,他说:中国只会做「安邻」、「富邻」的事,绝不会做「欺邻」、「扰邻」的事。(注1)

  第一次完整地提出「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二○○三年十月七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印尼巴里岛举行的首届「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并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在讲演中,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外交理念,并详细阐述了「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的具体内涵:

  「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

  「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

  「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注2) 

  温总理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政策主张,既是对近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总结,又是对中共十六大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的进一步阐述。(注3)随后,中国领导人分别多次重复阐述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政策主张,并运用于周边地区的合作发展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不仅增进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理解和信任,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各项区域合作,为推动我国开创外交新局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是中国在自身现代化的进程中对国际和地区关系的新战略。

  中国发展的必然与战略选择

  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是战略选择,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和结果:

  首先,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进程。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源自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探索和对世界格局和发展的新思维,正确的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虽然当今世界还很不安宁,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仍是各国人民的共和同愿望。

  一九七八年以来,中国努力争取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发展自己,国内生产总值从二千一百五十三亿美元增加到二○○四年的一万九千三百一十七亿美元,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超过百分之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不足三百美元增加到一千四百多美元。二○○四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比三年前翻了一番,达到一一五四八亿美元;进口总额为五六一四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了近一倍。截至二○○四年底,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七千四百五十三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五十多万个。(注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地区的环境、交往与合作。因此,中国的改革是在逐渐开放的过程中深化和扩大的。中国最近提出了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稳定、发展、和谐都是我们的基本目标。很明显,中国的发展是要最终融入到世界发展的潮流当中去,与人类进步的方向相一致,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本地区人民的利益。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必须从周边开始,而邻国的稳定也影响着中国。因此,「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战略和思维,为中国继续走和平发展之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也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将长期指导中国的发展方向。

  其次,中国历史和文化总结。中国的和平发展的理念源于悠久的文化。中国五千年来的文明历史不仅创造了中华文明,而且在创造过程中广泛吸纳了世界和地区的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中庸」、「和衷共济」、「亲仁善邻」等儒家文化精髓思想的深厚内涵做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至今。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和今天倡导「和谐世界」都是中国和平发展理想的说明和诠释。中国奉行以合作为重要支点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日益突出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以和平谋发展,以合作促发展。

  最后,全球化和地区合作的要求。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是在全面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的,走的是一条向世界全面开放和与世界相互依存的道路。

  (一)中国已加入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内的一百三十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加入了二百六十七个国际多边条约,在反恐、军控、防扩散、维和、经贸、发展、人权、司法和环境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中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积极按照WTO的规程,实行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表明中国认同现行的国际规则,并愿意成为其中的成员。因为中国可以在履行规则的义务,接受规则的制约的同时,也能享受国际规则所带来的权利,并可以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中国的外贸额占GDP的比重在百分之七十左右,其中中国的进口依存度约为百分之卅四,在世界主要大国中是最高的。中国每年吸引的外资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十分一以上,外资企业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中国己经济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同时也是一个负责任的成员,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的长久发展,中国也愿意通过改善的规则,提高国际合作的效率。

  (二)中国的自身定位是个区域性大国,因此,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在中国外交战略中至关重要。中国积极推动地区的经济合作,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参与几乎所有的地区合作,本世纪初,中国开始倡导一些地区合作,随着中国的发展,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只会进一步深化,地区各国的利益融合会进一步扩大,与周边邻国的关系随之进一步加强。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