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
2019年11月号,总第263期

马哈蒂尔政府对外经济关系走势刍议
——从CPTPP到“一带一路”的内在逻辑
张屹(北京)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近几年的东南亚经济正在发生波动,域内五个重要国家在201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仅为4.8%,三年来首次环比下降。2018年5月马来西亚大选以来,新政府已经持续表达了对CPTPP的关切,并呼吁就该协议可能对马产生的影响进行审议。马哈蒂尔新政府参与地区经济的可能动向受其个人行动方式的影响,承接其上个世纪任期内的激进风格,其参与CPTPP、RCEP及中国“一带一路”等国际机制带有谨慎态度,外交策略上现实主义色彩浓重。

  一、引言

  《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涵盖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智利、墨西哥和秘鲁共11 个国家。11 国GDP总和在2018年接近10.2万亿美元,占到全球GDP总和13.5%;人口约为4.95 亿,占全球总人口的6.8%;贸易总额4.8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额的15.3%。①一些域内发展中国家愿意拥抱这一政治红利,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立场审慎。马来西亚政府虽然在该协议上签字,然而国内立法机构尚未批准通过,其背后有多重利益考量。美国退出TPP之后,日本一手操办重组CPTPP,目前已有日本、新加坡、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与越南的国内立法机构批准加入该协议,马来西亚至今尚未完成通过,马政府声称需要评估该协定对马是否有利。可见,关涉到重大利益,一向亲日的马哈蒂尔也不愿给日本一个面子。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以及澳大利亚罗伊研究所等智库通过分析认为马哈蒂尔新政府参与地区经济的可能动向受其个人行动方式的影响,承接其上个世纪任期内的激进风格,其参与CPTPP及中国“一带一路”等国际机制带有谨慎态度,外交策略上现实主义色彩浓重。……
(全文请参阅中国评论新闻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