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
2018年6月号,总第246期

香港校园“港独”现象及其探源
——基于香港国民教育的视角
齐艳(北京)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
  作者指出,近年来,香港校园“港独”现象屡屡发生,值得引起各方关注、警觉与思考。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香港社会逐步建立起本土意识。九七回归后,香港并未在文化价值层面展开“去殖民化”教育的努力,在特定历史形势下,本土意识遂逐步沦为分离主义者推行“港独”的工具。然而“港独”势力假借言论自由之名,在香港校园行播“独”之实。使得“港独”呈现出低龄化、青年化、校园化等特点。在此背景下,全方位推行国民教育,推进中学历史教育、加强历史观培育,增进文化认同,提升香港青年世代的国家认同,以抵挡“港独”思潮的侵蚀显得尤为必要。 

  近年来,香港社会中以青年学生为主力军的“港独”势力极度活跃,呈现出“港独”低龄化、校园化、青年化等特征。暴露出香港青少年认同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据相关报导,在“反高铁运动”与“反国民教育运动”参加的人数中,青年学生就已过半。2014年非法“占中”事件中,据统计,参与该事件的 13 万人中近10万都是青年。2016年发生的“旺角骚乱”,其中还包括一名年近15岁的初中男生。在香港社会中,“港独”组织假借“言论自由”的名义,公然在校园内进行散播“港独”行为。2017年9月,随着香港各大高校开学,“港独”势力再次入侵校园,将黑手伸向青年学子,香港7所高校内陆续出现“港独”横幅和海报,期间发生的9月5日香港中文大学撕海报事件与9月7日香港教育大学“民主墙”事件,激起各方声讨,更值得人们深思。这种现象是香港回归后各种综合因素复杂交错所导致的结果,其中香港中学阶段的历史教育从文化及心理层面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认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础阶段的本国史教育,在塑造公民民族和国家认同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教科书作为本国史教育的重要承载者,更是有着不可轻视的影响。通过对香港中学历史教育中“课程纲要”、历史教科书部分内容以及当前教师施教问题的分析,对香港校园“港独”现象做出相关解释,以探求解决之道。……
(全文请参阅中国评论新闻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