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论丛
2018年5月号,总第245期

习近平对“修昔底德陷阱”及“国强必霸”的批判
郭伟峰(香港)
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
习近平对台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习近平是首位将“修昔底德陷阱”概念引进中国的外交话语体系中的领导人,他对“修昔底德陷阱”的新阐述,对中美关系今后的合作关系作出了新的诠释,更是引发了国内外国际问题专家的热议。须知,两岸关系中也不可避免地充斥“修昔底德陷阱”的影子,并且有一定的误导两岸之间战略错判的能量。 

  一、“修昔底德陷阱”对中美关系危害何在? 

  “修昔底德陷阱”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观点,这位历史学家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和19世纪末德国人面临的情况一样。这种挑战多数以战争告终。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成就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竞争,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修昔底德总结说,“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但是,修昔底德并没有提出“陷阱”二字。 

  把修昔底德的解释比喻成“陷阱”的人,是哈佛大学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著名政治学家格拉汉姆·艾利森。他于2012年8月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修昔底德陷阱已凸显于太平洋”(Thucydides’s trap has been sprung in the Pacific),《金融时报》加注的副标题更加直白:“中国与美国就是今天的雅典和斯巴达。”文章指出,目前美中所面临的挑战同当年雅典与斯巴达、英国与德国在一战中面临的情形相类似。中国在南中国海和在东中国海尖阁列岛(钓鱼岛列岛的主岛)表现出的日益强硬姿态是一种重要的象征。作者问:“中国和美国能避开‘修昔底德陷阱’吗?”修昔底德在谈到雅典的崛起与斯巴达的恐惧时,认为两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艾利森的解答却认为历史上也有和平的结局,只要两个有关国家的政府与社会在态度与行动上作出巨大的调整。他警告双方不要掉进“修昔底德陷阱”。……
(全文请参阅中国评论新闻网: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