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

透视俄美关系:俄罗斯重塑俄美关系
石泽(北京)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俄美关系近期出现哪些变化? 
  •为何说国际形势的演变有利于俄罗斯? 
  •俄美关系的发展前景为何? 
   
  近期以来“俄罗斯因素”在国际舞台上十分抢眼,其外交主动进取的新态势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俄罗斯在内外政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勇于坚持国家利益,公开对美国说不,与美关系抗争的一面日渐突出。美国及西方国家政要已对俄表示不安和警告,美副总统切尼甚至在五月初对俄发出狠话,指责俄“在民主和人权方面倒退,用石油作武器恫吓和讹诈邻国”。美一些政客还扬言要退出今年七月在圣彼得堡召开的G8峰会,以此来要挟俄。围绕着G8峰会问题媒体已将俄美关系炒得沸沸扬扬,有的评论甚至认为俄美关系大有回归冷战之势。 

  俄对美政策显示阶段性变化 

  (1)俄坚持依照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已偏离美设定的发展模式。苏联解体后,以西方模式改造俄罗斯,进而将其纳入所谓民主国家的阵营,是冷战后美构建以其为主导的国际秩序的中心环节。在事关俄罗斯发展方向问题上,美苦心经营十几年,诱压兼施,内攻外挤,迫使俄按美既定的模式就范,并且挥舞大棒防止俄在此问题上出现越轨行为。然而俄事态的发展却事与愿违。普京就任后即开始为日后,出台大刀阔斧的治国方案作铺垫。他几经探索之后,决定实施振兴俄罗斯的强国战略。普京通过实行政体改革来强化中央政权,严厉打击寡头势力,重新直接任命地方领导人,限制有西方背景的媒体及非政府组织活动,结束了俄长期以来国内政局动荡的局面,进而实现了俄式“可控民主”替代西方模式的转变。 

  (2)在独联体事务上不惧与美抗争。独联体是悠关俄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利益所在。它不仅事关俄罗斯的稳定、主权和领土完整,也事关俄的未来。俄经济发展需要依赖独联体国家的资源和市场,尤其是普京奉行的强国战略,独联体国家更是俄须臾不可离开的战略依托。俄要重塑大国地位,而美则极力在此挤压俄,防其做大,双方都极为看重在独联体的角斗。多年来独联体始终是俄美博弈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俄罗斯受实力和国内形势的制约,较长时间以来面对美的挤压只能奉行退让政策;美强俄弱,美攻俄守几乎已成为双方关系的常态。美对独联体国家的扩张和渗透已数次使地区形势亮起红灯,尤其是美策动的“颜色革命”浪潮已危及到俄生存的底线。普京对独联体政策的重大转变,也正是缘于“颜色革命”的侵袭。在俄美围绕“颜色革命”的新一轮斗争中,俄一改往日甘居人下、虎头蛇尾的惯常做法,站出来与美争锋。在政治上旗帜鲜明地支援俄中意的独联体国家领导人,深化与其合作;注重运用经济杠杆,对拥俄国家提供经援和增加投资,同时利用能源武器敲打“西靠”的离心势力;整合俄居主导地位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联盟”等多边机制,向美驻中亚军事基地施压,以此来强化俄在独联体的政治和军事存在。 

  (3)积极参与热点问题的解决,挑战美的单边主义。近来俄罗斯的外交行动已越出独联体国家的范围,开始向对俄具有重要海外利益的热点问题延伸。俄反对美对伊拉克动武,利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多方斡旋,联合德法中等国对美加以牵制;积极介入朝鲜半岛核问题,加强与有关各方接触,主张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寻求和平解决;俄不失时机邀请哈马斯领导人访俄,以彰显俄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俄在近期趋于激化的伊朗核危机问题上表现更为活跃,坚持反对美违背联合国宪章对伊朗动武的立场,并就解决伊朗核问题提出备受各方关注的在俄境内处理伊朗核废料的重要建议。俄在伊朗核危机中独特的表演,使国际社会再次看到在一度沈寂之后俄重新发挥大国作用的身影。 

  (4)实施强军战略,维护与美的战略平衡。针对近来美方关于俄美军事力量对比美已占据战略优势的叫嚣,俄强调必须以最有力的方式维护与美的战略平衡。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强调“俄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抵御外敌入侵和应对外来政治压力,巩固国防的重点将用于实现三位一体的核力量现代化”。俄国防预算连年递增,近期内俄海军将装备载有“布拉瓦”导弹的新型核潜艇,俄五个战略火箭团已装备“白杨一M”战略导弹。振兴军备已成为俄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俄美关系发展态势对俄有利因素增加 

  目前,与美国较劲的俄罗斯其整体实力仍远远落后于美国,美强俄弱的态势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近期国际形势的演变,已出现对俄有利的因素:一是俄罗斯在经过多年徘徊之后已开始走上复兴之路。近年来普京强化国家机器的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地方势力和极端分裂势力受到打压,政局稳定,中央政权的把控和运转能力明显提高。经济连续数年出现较快增长,通讯、交通、冶金、建筑等领域投资增加,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显现;尤其是石油美元收入盈余,外汇储备已超过2200亿美元,俄已基本偿还所欠外债。多年来,困扰俄的经济颓势已得到明显扭转。俄罗斯内部形势的良性变化进一步强化了现政权应对内外危机的能力。普京的治国方略得到社会和民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增强,俄已萌发出在国际舞台上一展身手的强烈愿望。对俄罗斯未来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美及西方强加的发展模式已失尽民心,俄终于在几经碰撞之后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发展之路。二是石油美元抬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全球化背景下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世界市场对能源的需求成倍增长。作为油气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在世界经济中开始扮演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随着欧亚国家对俄能源需求的增加,在经济上对俄的依赖也将进一步增长,俄在世界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地位将愈加突出。受能源因素的刺激,俄在国际事务中已成为居有相当发言权的参与者;俄手中拥有的能源武器,已成为发挥大国作用强有力的支撑。三是美扩张势头受阻,对俄制约能力减弱。美推行大中东计划已招致大多数伊斯兰国家的反感和抵制,处境孤立。巴以和谈因仇美的哈马斯上台陷入僵局;美在阿富汗、伊拉克深陷泥潭,重建进程步履艰难,尤其是面对伊朗核危机的挑战,美进退两难,处境尴尬。美在独联体国家策动的“颜色革命”屡屡碰壁,形象受损。在反恐和核不扩散问题上美奉行双重标准,不仅危及国际安全形势,同有关国家的关系也日趋紧张。美国内近期反战运动兴起,党派倾轧,丑闻不断,布希政府已面临国内巨大的压力和制约。美推行单边主义受阻,内外交困,民心不彰,强势地位已打折扣。美在多方受制的情况下,已无瑕与俄过分叫板,相反在一系列棘手的国际问题上有求于俄的配合和助力。俄已看准美的软肋,在国情好转,底气增加的情况下,开始把握时机,主动出击,借力打力,外交得分不少。 

  俄美非敌非友关系的前景 

  俄美关系近期虽然龃龉增多,矛盾凸现,但两国仍维持着冷战后形成的非敌非友关系的框架。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中,俄美如重启对抗,任何一方都承受不起为此付出的沈重代价。此番交恶双方只是在围绕G8峰会从各自的战略考虑进行新一轮的讨价还价。目前美压俄的首要考虑是,迫使俄在伊朗核问题上软化立场,配合美尽快解决处在战争边缘的伊朗核危机问题;美要挟俄奉行的对内政策和独联体政策,意在警告俄收敛锋芒,不要走得太远,主要着眼点还是为亲美势力撑腰打气;美为G8峰会设置障碍,虽有打乱和干扰俄战略安排的动机,但现实考虑还是希望俄能在美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上作出让步。美在其单边主义受挫,对中国发展前景捏拿不准的情况下,早已清醒地意识到俄的政策趋向对于维持全球战略平衡的重要作用。因此,美只是压俄让步,并无意与俄摊牌。俄虽无法接受美提出的高要价方案,但深知美对俄建立经济发展所需外部环境的重要份量,更何况G8峰会召开在即,俄对此会精心准备,寄予厚望;如美从中作梗,俄的努力不仅将大打折扣,更为严重的是将打乱俄重振大国地位的有利进程。因此,俄能否成功举办G8峰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美的参与和配合。可以说,在美俄分别看重的伊朗问题和G8峰会问题上都有求于彼方。除此,俄美在维护全球安全与稳定、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不扩散体制崩溃以及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还有共同利益,双方均需要借重对方,开展合作。目前俄美关系虽跌入冰点,可是从双方近期的关切看,围绕G8峰会,双方仍存在一定的妥协空间。但是透视俄美关系整体的发展趋势,两国关系的前景并非乐观。原因在于双方难以弥合的战略利益和目标间的差异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扩大:俄争当世界大国的情结日甚,急于找回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应有的地位,愈加看重自己对世界事务应有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美对俄的不满和防范增加,对俄政策已开始从有限合作向有限遏制转变,对俄重新崛起欲增加新的牵制筹码。美要维护自己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俄则要突破长期以来俄美关系中不对称、不平等的定式,不再情愿继续充当被美欺辱的小伙伴角色。俄政局稳定和国力回升之后,美对俄内外政策的牵制和影响力已逐渐减弱,俄在国际事务中对美的挑战将会增多。至今,俄美关系始终尚未形成双方认可的合作和调节机制,伴随着双方冲突和挑战因素的增多,两国关系脆弱的基础在新的国际环境中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两国虽存在有限的合作空间,但矛盾和冲突已逐渐上升为主导面,发展前景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已成为当前俄美关系的基本特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