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

两岸经贸论坛的“论”与“行”
张冠华(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助理
  “坐而论,起而行”,连战先生在两岸经贸论坛开幕式的致词中一语道破论坛的主旨。两岸经贸论坛虽然已落下帷幕,但无论是此次论坛形成的“论”,还是带来的“行”,都将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坐而论:两岸和平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

  此次两岸经贸论坛与胡连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共与国民党借助这个令人瞩目的对话与交流平台共同发声,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论述。

  乍看上去,此次经贸论坛探讨的议题是具体而务实的。举凡农业合作、两岸直航、观光及金融交流,都是当前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但这些具体问题的深处,无一不透出发展这一主题。这是因为,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下,通过加强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尤其随着近年来台湾经济的转型,以及中国大陆作为全球最大新兴市场和生产基地的迅速崛起,两岸只有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才能抓住和应对国际经济一体化浪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尤其对台湾经济而言,加强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不仅对提振经济景气有着现实意义,对其未来的转型也影响深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台湾经济只有主动搭上中国大陆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列车,并在其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才能从深层次解决当前台湾经济面临的产业空洞化、经济边缘化等诸多问题,彻底摆脱困境。正如连战先生在论坛开幕式致词时所言,在全球化一体化浪潮下,“台湾PASSING,台湾NOTHING”。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追求两岸的共同发展,在此次论坛中得到充分的论述,并取得高度的共识。

  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离不开两岸和平环境的塑造。尤其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下,追求台海局势的和平与稳定更成为两岸共同发展的重要前提。于是,两岸的和平与发展经过两岸经贸论坛的论述与发声,最后在胡连会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连战表示,和平与繁荣是一体两面的事情。没有和平,绝对没有繁荣。胡锦涛郑重指出,和平与发展应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并从重要基础、根本归属、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四个方面阐释了这一论述的深刻内涵。可以说,通过此次两岸经贸论坛与胡连第二次相会,两党在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上有了高度的共鸣,形成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主题的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不仅将成为大陆今后发展两岸关系的指导原则,也将成为两党以及两岸主流民意共同推动的方向,其意义与影响至为深远。

  起而行:务实推进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化发展

  通过两岸经贸论坛这一重要平台,两党不仅确立了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轮述,在务实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方面也取得重要成果。

  其一,构建了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新平台。两岸经贸关系虽然今天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相互成为重要的投资与贸易伙伴,但由于政治因素阻碍,在制度层面上仍未形成正常的交流与合作机制。随着两岸经贸交流规模的迅速扩大、涉及领域的不断增多,需要双方共同解决的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涉及两岸公共权力的议题,如两岸直航、金融监管、货币清算等问题,更是由于两岸无法直接接触与协商而窒碍难行。因此,在当前两岸政治僵局下,建构两岸制度层面的沟通与协商平台显得尤为迫切。通过两岸经贸论坛的推动,两党及两岸业界、学界在直航、观光、金融合作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并提出共同建议。在共同建议的基础上,两党将运用各自力量,推动两岸以2005年春节包机的“澳门模式”,落实论坛的成果。这次论坛的共同建议中,将“澳门模式”进一步扩大到两岸海上通航、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等领域。这种方式,无疑是在当前两岸政治僵局下推动两岸经贸关系最务实、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其二、论坛达成的共同建议,预示了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发展的新方向。当前,两岸经贸关系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即随着台湾制造业向大陆转移步入高平台期而出现减缓趋势,台湾加快步入后工业化社会,以及大陆“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今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重心将逐步由制造业领域向服务业领域延伸和转移。两岸服务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将成为今后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新动力,也将更深层次地推动两岸经济的整合程度。此次论坛的5项议题中,直航、观光与金融均属于服务业范畴。两岸经贸论坛达成的共同建议中,有关两岸服务业领域的内容也十分引人瞩目。如在加强两岸金融交流方面,建议推动两岸金融行业组织就监管机制、金融机构的相互准入安排等进行沟通与协商,进一步为台商的融资需求提供方便。提出鼓励和支持台湾其他服务业进入大陆市场,以及在通讯、资讯领域等方加强交流与合作。在旅游服务业方面,呼吁两岸运用“澳门模式”就开放大陆民众赴台观光问题尽快进行协商,建立健康有序的两岸旅游交流合作机制,等等。因此,两岸经贸论坛使两岸加快服务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了良好的开端,势将加快两岸经济关系的转型步伐,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三,15项惠台措施是大陆对台政策新思路的具体体现。论坛后大陆宣布的15项惠台措施,可以说是两岸经贸论坛的最直接成果,惠及物件进一步扩大到台湾的农渔民、医生、学生及其它阶层。15项措施是务实而具体的,而其中体现的大陆对台政策新思路更值得加以体味。近年来,大陆对台政策出现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变化,其中争取台湾民心,越来越成为大陆反对“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出发点和立足点。胡锦涛在2005年3月份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中表示,只要是对台湾同胞、对促进两岸交流、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和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大陆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要做好,并郑重提出这是大陆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庄严承诺。此次大陆提出的15项措施,再次为这项承诺做了最好的注脚。特别是其提出的时机发生陈水扁再次回到“急独路线”、意图恶化两岸关系之后不久,表明大陆已将少数“台独”势力与广大台湾民众做了清晰的切割,争取民心的工作和惠台利民的措施不会再因两岸政治关系的波折以及岛内“台独”势力的言行而受影响。此次胡锦涛会见连战时再次表示,凡是涉及到台湾同胞利益的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凡是向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都要认真履行。“四个只要”、“两个凡是”的承诺,以及近来大陆持续释出的惠台利民措施,表明大陆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正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两岸经贸论坛的成果以及胡连会中两岸和平发展重要论述的提出,将对今后两岸关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两岸和平发展的新论述,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符合两岸民众的根本利益,将为两岸特别是岛内主流民意所认同和接受。在这一主流民意面前,岛内“台独”势力逆时代潮流而为的行为终将破功。两岸经贸论坛的成果已在岛内各界已引起积极的反响,在民意压力下,台湾行政部门在客货运包机、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等问题也做出了较为务实的回应,我们有理由对相关问题的推动与解决做出较乐观的预期,因为大势使然。值得玩味的是,台湾行政部门的表态,离陈水扁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大陆经贸政策仅隔了4个多月时间,“积极管理”还未做到,“有效开放”倒是有可能先行,看来“积极管理”的前途不妙。“积极管理”的政策若如此短命,那么逆时代潮流和岛内主流民意而为的“急独路线”还能坚持多久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