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魁解剖
2005年10月号,总第94期

【 第1页 第2页 】  
约瑟夫.拉青格:罗马新教皇本笃十六世
齐云鸿(北京)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二○○五年四月十九日下午,德国籍枢机主教约瑟夫.拉青格(Joseph Ratzinger)当选梵蒂冈教廷举行第二六五任教皇,号本笃十六世(Benedict XVI)。七十八岁的拉青格是一七三○年以来年纪最大的教皇,也是数个世纪以来首位德国教皇。拉氏自一九八一年起,一直担任主管教义的枢机主教团团长,忠于职守并努力维护教廷的政策,并主持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葬礼。

  克己奉公深得信任

  拉青格长期为教廷做了大量工作并赢得了许多信任和支持。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二年,他以天主教教理筹备委员会主席的身份,领导委员会在六年内完成撰写全新的天主教教理,并把努力成果呈献给教皇。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日,他获罗马圣母蒙召升天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名衔。二○○○年十一月十三日,成为宗座科学院院士。在拉青格的众多著作中,较著名的有《基督宗教导论》,这是他多年在大学教信理神学的讲义汇编;还有《教义与启示》一书,是他有关论文、讲道词和反省的汇编。拉青格同时是教廷国务院(外交事务部)、东方教会部、礼仪圣事部、主教部、传信部、天主教教育部、基督徒合一委员会、拉丁美洲「天主之教会」委员会等部门及委员会的成员。尤其要指出的是,他精通十国语言。

  宗教立场与态度努力靠拢前任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拉青格身兼教廷信理部部长与枢机团团长,严格遵守正统教义,强力捍卫天主教的正统。他曾告诫同事,不要被一些现代宗教发展动向分散了注意力。他反对使用避孕药、任命女性神父,批评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反对左倾的解放神学,不赞成土耳其作为伊斯兰教国家加入欧盟,也被认为对摇滚音乐没有好感。还有评论认为,他在教廷颇具影响力,但因打压宗教异议者而树敌不少。七十八岁的他,按照规定二年后就达主教届退年龄,不过前教皇曾要他继续做下去。新教皇本笃十六世主持弥散时,曾多次提到前任教皇。他说自己一方面感谢上让他有幸当教皇,另一方面却又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担此重任。二○○四年七月,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写信号召世界各地的红衣主教和主教反对激进女权观念,同时也要求更多尊重和帮助工作的妇女。这份文件正是由拉青格签署并得到教皇批准的。当时的拉青格就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接任教皇的人选。拉青格说,妇女不应当因为没有工作而遭受歧视或经济上的惩罚,工作的妇女也不必一定要在面对放弃家庭生活或继续承受压力之间进行抉择。文件支持妇女在未来罗马教廷管理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一名意大利修女首次被任命在梵蒂冈外交部担任高级职务,但在禁止妇女担任神父问题上不做丝毫退让。

  拉青格扎实进取的人生体现在他对神学的献身精神中。他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六日生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洲的马克特尔,父亲是警察局长,家族是当地传统农民,家境虽不富有却是虔诚的天主教家庭。他青年时期的多数时间在特龙斯坦(Traunstein)渡过。他年轻时反对纳粹,但是在那个时代,反抗只是徒劳无功。他于十四岁时被迫加入德国青年外围军事组织,一九四三年被征召入防空队。

  一九四六至一九五一年,他先后在慕尼黑及福莱辛格两所大学攻读神、哲学,并于一九五一年六月廿九日晋锋,开始教授神学。一九五三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四年后荣获正式大学教授资格。自此,他开始在不同大学教授信理神学及基本神学。一九六二年,他以科隆(Cologne)总主教福林格斯枢机(Cardinal Joseph Frings)的神学顾问身份,出席梵二大公会议而名噪一时,当时他共有三十五岁。一九七七年三月廿四日,他被任命为慕尼黑及福莱辛格总主教,并于同年五月廿八日晋牧,成为过去八十年来,首位当地教区神父出任巴伐利亚这庞大教区的主教。一九七七年六月廿七日,当时的教皇保罗六世在枢机会议中宣布他为枢机。一九八○年他在第五届世界主教会议中,曾担任议题组长(relator)。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廿五日,他被教皇任命为信理部部长,兼任宗座圣经委员会和国际神学委员会的主席。一九八三年,他被指派为第六届世界主教会议的委任主席。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六日,他获选为枢机团副团长。二○○二年十一月三十日,教皇批准他按主教级枢机之意愿,出任枢机团团长。

  多方因素促拉氏当选

  罗马人以宽容心态看待新教皇当选。历史上,罗马教皇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但曾有一次例外,公元一五二二年一月,当选的新教皇哈德利亚六世是荷兰人。罗马人认为让一位非意大利人当教皇是「离经叛道」,遂冲进西斯廷教堂,用石头和棍棒打了参加选举教皇的红衣主教,还把教堂内值钱的东西抢劫一空。那时正值鼠疫在欧洲蔓延,这位穷木匠家庭出身的教皇更是成了众矢之的。一年零八月后,这位教皇莫名其妙地死去。罗马心非但不服丧,反而大张旗鼓「庆祝」。而四五○多年后的一九七八年十月,波兰人约翰.保罗二世当选教皇,聚集在圣彼得广场的十五万群众虽然也感到「异常惊奇」并议论纷纷,但当保罗二世在圣彼得教堂的阳台上露面时,却受到了传统的热烈欢迎。沿袭至今,新教皇拉青格也依例受到热烈欢迎和祝贺。
【 第1页 第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