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分析|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东亚|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设为首页】【】【中评邮箱

“大国协调”格局与两岸关系新建构
  经过本世纪初十几年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不平衡、军事发展与安全发展不平衡给国际格局带来了冲击,迫使大国调整关系,以维护世界的稳定,其结果是开始进入一个“大国协调”的时代。由于地缘战略矛盾的复杂激烈,面对“冷对抗”的压力和冲击,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标签的“大国协调”首先从东亚开始。中美两国是亚太地区“大国协调”的主角,可以带动其他大国,通过协调来制衡地缘政治冲突,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决定两岸关系架构的两对基本矛盾
  自从两岸开始交往,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一直在两对矛盾的约束下发展变化。政治上,两岸存在非国家关系与国家关系化的矛盾,经济上,两岸存在市场关系与非市场关系化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基本架构,其中任何一对矛盾的变化,都会导致两岸关系的变化。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如何处理这两对矛盾。……
浅析“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
  作者指出,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显示出重大政治意义,是今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的努力方向,同时也是涉台领域新的研究重点。两岸对政治关系定位存在部分交集,但也存在巨大差异。基于历史与现实,两岸政治关系的本质是内战遗留并延续至今的政治对立,追根溯源,是上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内战及其延续所造成。以1949年为界限,在中国领土范围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对“中华民国”的主权继…
两岸关系中相关重要概念再析
  所谓“再析”,是因为两岸关系中相关概念自出现至今已经过去若干年了,学界也曾对其进行过分析,甚至有些名词,如“统一”、“独立”等,两岸大众对其亦耳熟能详,所以今天对这些概念的探讨是在既有基础上的再次理论梳理。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一条公认的准则,即“一切严肃认真的有意义的争论,都从概念的界定开始”。否则在对同一概念内涵外延理解不尽相同仍至南辕北辙的基础上讨论问题,将出现重大误解甚至陷于“鸡同鸭讲”的尴尬境地。下面笔者尝试对几组关键概念进行…
进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及其前景
  两岸公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现在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深水区。需要对于进入深水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做出战略性、前瞻性判断。这是保证顺利渡过深水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目标所不可缺少的工作。而对于2013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实践的分析、把握,为完成这一工作提供了基础。……
公务交往:两岸关系新进展与应该注意的新问题
  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阶段,两岸之间的互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尤其是两岸的公务部门以及公务人员之间的互动已经逐渐摆脱过去需要依托“非官方”身份的方式,而是以官方身份直接进行业务交往。在海协会和海基会所签订的包括《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海峡两岸标准计量检验认证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等在内的多项协议当中,都规定了“联络人制度”,在两岸司法部门和行政…
“红绿交流”对两岸和平架构的意义
  和平发展是台湾民众的集体诉求,它既是岛内的主流民意,又是红绿蓝三方共同的价值追求。民进党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成为影响台海稳定和阻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但两岸关系是民进党无法回避的议题,更是其重返执政的必要前提。随着2016年“大选”的日渐临近,民进党的两岸政策面临开放交流、务实调整的压力。对大陆而言,从争取民心、促使民进党转型、巩固和厚植两岸和平架构、争取最大程度民意支持的角度思考,亦有必要与台湾在野党开展交流,在目前尚…
“一中框架”蕴含的特殊意涵与两岸政治商谈
  “一中框架”是一个中国论述的最新发展,是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及两岸关系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理论论述,她既是大陆对台政策理论创新的产物,也是两岸关系的核心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性和现实的实践意义。因此,深入瞭解“一中框架”论述的由来,把握“一中框架”的核心内涵,理解“一中框架”的现实效用,对于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两岸政治谈判的开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引的意义,可以说,未来两岸的政治商谈、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
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路径探讨
  所谓两岸民间政治对话就是由两岸的智库社团、研究单位以民间学术的方式,就两岸关系中的政治议题进行对话、探讨。民间政治对话是政治对话的一种形式,大陆新领导人接班以后,各种形式的两岸民间政治对话日渐升温,管道多元,对象扩大,频率加快,层次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增强。本文试图对两岸民间政治对话的现状做一分析,以探讨其未来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新驱动力的可能路径。……
对两岸和平协议内涵及达成路径的再探讨
  四年前,两岸关系结束动荡与紧张对抗、步入和平发展轨道一年有余,学界刚刚开启讨论政治议题的大门,笔者参加在台北举办的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时,发表《对两岸达成和平协议问题的初步探讨》一文,就两岸和平协议的定位、性质、原则、内涵以及达成的步骤等问题,提出个人的浅见,在当时引起一些讨论与争议,显现两岸在此问题上存在原则性的分歧与认知上的差距。之后的几年中,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不断深化,通过政治谈判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的重要性及必要…
两岸海洋维权合作相关法理难点解析
  随着“黄岩岛事件”、日本“国有化”钓鱼岛列屿、“广大兴事件”、菲律宾向国际仲裁法庭起诉中国等事件的发生,东海、南海争端日渐白热化。面对“美日安保同盟”以及可能出现的所谓“南沙集团”甚至“卡拉特集团”,中国大陆及台湾似乎略显势单。于是,两岸有关联手维护海洋主权的呼声不断高涨。然而,尽管两岸有着都主张“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和平互惠)、共同开发”高度相似的海洋政策,但两岸官方在海洋合作维权上仍然面临相关法理难点。……
中国的发展目标与对台及国际战略调整
  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全面”和“建成”,它不仅要在GDP总量的基础上翻一番,保证GDP年均增长不低于百分之七的硬性规定,还有要完善并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政治改革的各项任务;还要解决在环保等一系列领域不给后代子孙留下欠债,做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为完成这一战略发展任务,就必须保证中国周边的安宁,护卫世界和平;尽一切努力,防止因大规模战争的爆发,被迫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两岸“先经”与“后政”的关系之辨
  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遗憾的是,随着两岸经济的热络交流与合作,两岸政治关系却裹足不前,呈现出“只经不政”的局面。针对这一局面,有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认为两岸“只经不政”是暂时现象,“由经入政”是一个必然的自然而然的能动过程,不必人为推进;也有人因当下台湾方面“只经不政”而对我们“先经后政”的对台政策产生了动摇和怀疑。那么,两岸“先经”能否必然带来“后政”?如何评估经济交流的政治…
两岸国家认同的特色及其影响
  两岸国家认同,是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认同是特定区域内的特定人群,在特定历史时期中,在共同命运的基础上,形成的高端认同。两岸国家认同是在两岸几百年的共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又经历了最近二十多年的冲击,具有了鲜明的两岸关系特色。认识和把握这些特色,将有效促进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强化,从而为实现两岸国家认同,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坚实基础、创造必须前提。……
两岸关系政治定位问题探讨
  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大突破、大发展,大陆改革开放30年、两岸民间交流20年所蓄积的能量,以及全球化所产生的巨大压力与动力,促使两岸的交流联系更加频密。与此同时,国共两党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两岸一中框架”而建立的政治互信进一步巩固深化。但毋庸讳言,两岸目前的和平发展局面仍属于低层次的,主要表现在:两岸公权力交往还不得不以民间机构的名义进行,两岸在涉外事务中不时产生摩擦,两岸军事互…
马王之争的台前幕后
  9月初,台湾“特侦组”根据两段监听录音指控“立法院长”王金平涉嫌“关说”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司法案件,马英九罕见的两度召开记者会,将事件定调为“弊案”,公开批评“台湾民主政治发展最耻辱的一天”,并火速通过国民党考纪会撤销了王金平的党籍。王金平则是发表1100多字的声明,定调“不辞职、不退党、不组党、不罢马”,并通过司法诉讼途径以“假处分”方式继续保留行使国民党党员权利,进而保留“立委”资格和“立法院长”职务。一场司法“关…
当前美国对台政策及其调整趋势初探
  “企稳防变”是美国当前对台政策的主要特征。其原因在于:美国在东亚面临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性变化;中国崛起导致东亚战略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尚未完全摆脱200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和财政困境的美国虽出台“重返亚洲”政策以挽衰势,但受限于多种因素,难以在近期把战略调整到位。就台湾问题而言,美国需处理的相关事务也比以前更加纷繁复杂,既要面对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的两岸关系,也要面对包括“(台湾)弃美论”和“(美国)弃台论”在内的各种要求调整政策的呼…
两岸政治对话前景浅析
  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5年多来,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可以说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跃,唯导致两岸分隔、对立的政治死结未解,并成为阻滞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终极障碍。解决两岸政治分歧,涉及历史、现实、国际等众多复杂因素,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达成,但先就一些两岸关系发展中无法绕开,且涉及民生福祉的政治性问题展开对话与协商则是可能和可行的。马英九连任之后,两岸民间和学界有关政治对话的讨论日渐增多,令人遗憾的是实质步伐一直没有迈…
苏贞昌调整两岸政策的策略与前景
  2012年“大选”民进党败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两岸政策未能与时俱进,无法让选民放心。2012年4月11日,苏贞昌在登记竞选党主席时表示:要积极与大陆交往互动、多瞭解中国。然而,一年多过去了,苏贞昌不仅未能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进行实质性调整,相反,其“台独”主张与思想却日益明确而僵硬,不言而喻,短期内,民进党的政策调整与政党转型均将无从谈起,民进党仍将深陷“台独”泥淖。……
推动民进党两岸政策转型的重大意义
  观察台湾社会的政党政治生活,可以看到一个较为独特的现象,就是国民两党的区隔不是按照社会阶层来划分,而是按照不同的国家认同来划分的。国民两党不同的成长历史和社会背景导致了两党在国家认同的差异。随着台湾社会的本土化,以及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国民党在坚持台湾主体性的同时,仍然通过“一中宪法”保持了两岸关系的“一中架构”。而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仍然固守于《台湾前途决议文》中所坚持的价值理念,以“一边一国”定位两岸关系。以国家…
   共1167条﹐第41/5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至第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