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分析|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东亚|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设为首页】【】【中评邮箱

移动新媒体时代的台湾民意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移动新媒体是当前新媒体发展的重要领域,它是基于手机及平板电脑等为平台,以短信、微信、微博类为表现形式的媒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宽带网络的发展,加上即时通讯软件的兴起,让移动新媒体成为众多用户的宠儿。……
试论“两岸一家亲”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包括大陆和台湾在内的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应从历史的高度,从全民族发展的高度,“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积极宣导“两岸一家人”的理念,将“两岸一家亲”作为开展对台工作、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今年2月19日,习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
中美新型关系的建构与台湾的“战略安全感”
  中国崛起和美国重返东亚,这是当前亚太地区最具战略对抗性和区域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受其影响,亚太战略格局正处于重塑之中,而区域内各种政治经济关系或激化或调整,都与中美正在调适彼此的战略有密切关系。中美两国选择如何相处,决定着两国在此区域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同时影响着依附于这一关系的其他重大问题。如何使得变动中的中美关系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正向的、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值得两岸学者深入思考与研判的重要问题。……
两岸语词表述差异的历史意涵
  自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以来,两岸交流已今非昔比,双方人员往来也日益密切,从北京到台北早就不再是遥不可及。在此情形下,两岸语词差异所体现的不仅不是相互对立,反倒更是汉语魅力和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反映,而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借用并进而采纳对方的一些常用语也如杜甫诗句“润物细无声”般成为常态,主流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由播音员到主播的名衔变更就是明证。……
邓小平关于主权与治权的重要观点
  当前,在“一国两制”的研究中,“主权”与“治权”的辩证关系正成为一个前沿和热点问题。重温邓小平当年对“主权”与“治权”问题的重要论述,从中概括邓小平有关“主权”与“治权”的重要思路,对于正确理解和推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论习近平的统一观
  习近平主政以来,逐步提出了他的执政治国主张,包括他的统一观,尤其今年以来,三次阐述他的两岸观。他论述内涵深刻,也许还远远没有被两岸理解,有些人还以为这是一般性的政治表态,没有认识到这是他治国理念和两岸关系的政策底线,他将长期以来的某种战略模糊,变得清晰可辨了,构成了他对“新常态”的新论述。……
从习近平讲话透视与时俱进的大陆对台政策
  2014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并发表讲话,在两岸及海外各界引起高度关注。两岸不仅要结合当前两岸关系的实际来理解把握习近平的讲话,瞭解当前大陆对台政策;同时,也要结合台湾及两岸关系的实际情况,把大陆的对台政策与台湾、两岸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
“台日渔业协议”及其对两岸东海合作的影响分析
  作者指出:近年来,呼吁两岸东海合作的声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对“台日渔业协议”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可知,日本为阻止两岸联手保钓,在东海渔业资源上对台做出一定妥协。同时,不能忽视台湾由此在领土主权上间接对日本做出实质让步,这不仅引起舆论质疑是否存在着“牺牲主权换取渔权”,也增加了在领土主权问题上对日本后续谈判的难度。此外,该协议对两岸东海合作具有明显冲击,不仅降低东海合作的可能,窄化东海合作的路径,也会错失东海合作的时机。……
也谈两岸关系中的主权与治权
  作者指出,归属于一国人民的主权由该国的中央政府代表并行使。一国之内如果存在割据政权,并不影响其中央政府代表并行使国家主权。“治权”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不如直接使用“管辖权”一词更确切。两岸关系中的主权问题是清楚的。即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中国,两岸尽管尚未统一,存在着政治分歧,但中国的领土主权并没有分裂。台湾当局目前拥有并有效行使着对台湾地区的管辖权(治权)。两岸的统一,应当是在实施两岸系列和平协议的基础上,建立起两岸公权力的…
试论深化两岸政治互信的社会基础
  两岸政治互信指的是海峡两岸政治行为者之间,彼此理解和关照对方情感和利益需求的稳定且可预期的心理状态。依照政治互信的强度不同,两岸政治互信可以由低至高区分为“基础性政治互信”、“成长性政治互信”和“融合性政治互信”三个不同层级。……
政治体系:两岸政治定位的新范式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报告中郑重表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这意味着,对于两岸政治关系而言,应该视统一进程分阶段性探讨。那么,在国家尚未统一前两岸到底是什么样的政治关系?此种政治关系下的中国领土与主权关系是什么?以及这种政治关系对于两岸交往和国际互动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影响?笔者欲借助于比较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就统一前的两岸政治关系作一简要探析,以此希望抛砖引玉,求教于诸位专家。……
影响美国对民进党态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随着年底“九合一”选举的临近以及马英九第二任期过半,能否在2016年重新执政,不仅是蔡英文领导下的民进党的核心任务,也是各界关注民进党动向的焦点。由于马英九任内执政不佳,民意支持度始终低迷,并接连出现贪腐丑闻和重大政策争议,目前民进党对在年底选举中打败国民党以及2016年重夺执政权的信心大增。有鉴于美国对台重大影响力以及2012年“大选”关键时刻“挺马抑蔡”的表现,目前蔡英文争取美国信任和支持,防备美再度出手相害的意图相当明显。尽…
深水区两岸关系主要矛盾分析
  今年上半年两岸关系发生的变化,不仅仅是和平发展进程速度变慢、内涵增减等表面性变化表现的所谓“调整”,而是两岸关系的性质又一次发生了重要改变,而这一次改变不是一般意义的“调整”可以概括的。今年上半年以来,岛内发生的反服贸行动和其它一系列局势变化表明,促统与拒统矛盾再度突出,对于当前和未来很长时期内的两岸关系,都将产生全面、重大的影响。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不是两岸对抗时期的促统与拒统矛盾的简单再现,而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史时期,促统与和…
从“新安全观”视角看台海安全问题
  “安全”一词,在百度百科中是社会学名词,意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安全观是指人们对安全地位和作用的看法。本文讨论的“安全观”则是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中的概念,它是指一个国家在维护国家安全过程中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观点以及形成的理论体系,包括国家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威胁的判断、评估,对国家安全利益的体认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策略和手段等。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新安全观”的认识与理解,并以此为视角考察台海安全问题,建议两岸合作…
“稳健台独”的论述及其荒谬性
  蔡英文强势主导下的民进党大陆政策,尽管会出现一些吸引人眼球的新气象,但从根本上依旧会奉行“稳健台独”的理念(不管她是否明确使用“稳健台独”这四个字眼)。……
铭记教训 共同肩负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岁在甲午,120年前的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拉开了甲午战争的序幕。这场战争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对“洋务运动”后的晚清中国发动的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自甲午战败以来,“甲午”就成为全世界中国人的心底之痛。两个甲子过去了,正确认识这段历史,对两岸中国人具有特殊的意义。……
台湾政党互动与两岸关系
  政党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政党之间的互动。一个社会的政党互动模式往往决定了政党政治的基本样态。新的政党势力的兴起一般会挤压其它政党的生存空间,从而引起连锁反应,使其它政党调整自己的政策以挽回颓势,并力图达到新的平衡。两岸关系中政党是两岸互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两岸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政党互动是两岸互动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岛内两个主要政党国民党与民进党的互动关系进行描述,并对两岸关系中的政…
两岸涉海合作问题探讨
  两岸涉海合作问题,直接涉及中国的领海和相关岛礁主权归属,这是国家的核心利益问题、民族大义问题。同时,两岸涉海合作还与两岸现实的安全与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关系两岸重大的现实利益。当前,东海、南海争端的激化,导致这些重大的现实利益,对于两岸都十分突出;这是推进两岸涉海合作最现实、最直接因素。两岸涉海合作包括两岸海洋安全合作、两岸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合作。这两部分合作的实现和推进,不仅对两岸关系,而且对大陆和台湾各自的安全与发展,都有十分重…
甲午战争启示录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的120周年,抚昔论今,我们应当汲取的教训繁多;大家也已谈得很多了。不过,在外交与国际政治上,还很少谈及;而对应这次战争而证实的日本冀求并吞中国以及征服亚洲之长远野心,也还可更深一层做一次再认识。……
邓小平擘划和平统一祖国大业的理论与实践
  今年是邓小平诞辰120周年。作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实现祖国统一是其一生最大夙愿。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他参与了中共和政府对台工作的许多重大决策;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亲自领导了党和政府的对台工作,亲自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开辟了国家统一进程的新阶段。……
   共1168条﹐第38/59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至第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